通讯员 颜石敦
“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匹夫尚且有责,我作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请双亲体谅时艰,顾全大局,善自颐养天年……我愿誓死抗日到底。”这是1941年8月,烈士曹克人牺牲前从湘阴前线写给父母亲的一封家书。
8月12日,记者来到桂阳县人民医院家属区,采访了住在这里的曹克人的儿子曹宏璋。曹宏璋说,每看到父亲这封家书,总让他泪水盈眶。
毅然投军报效祖国
曹克人是桂阳县原清和乡长乐村人,1911年12月4日出生。他有二兄一弟,思想都比较进步。二哥曹奋人致力于工农运动。弟弟曹拔人是中共地下党员,曾任桂阳一区党总支书记,1938年被国民党杀害。曹克人在兄弟影响和熏陶下,从小抱负不凡,立志干出一番事业。1929年,18岁的曹克人满怀报国安邦之志,毅然跑到衡阳投军。
曹克人在部队勤学军事知识,苦练作战本领,被提拔为班长、排长,不久被保送到军校学习。1936年,他从黄埔军校14期毕业,任驻贵州的国军第99军99师593团1营3连上尉连长,1941年升任99师295团1营少校营长。
誓与湘阴共存亡
1941年春,曹克人所部奉命从贵州开赴湖南湘阴。9月中旬,日本侵略军以15万之众猛犯湘北,直逼长沙。
地处长沙前哨的湘阴局势极为紧张,县府和99师295团团部均搬至城外。被委以湘阴城防重任的曹克人,率部防守在北门外箭坡到蒯家岭一带。他选择险要之处挖壕沟、设掩体,发动群众抢运军需,封锁水域。并把东门外的文星桥拆掉,以示“誓与湘阴共存亡”。
10月3日,日军佐藤平野支队500余人在飞机、毒气弹掩护下,向雨洗沟曹克人所部阵地猛扑。曹克人率部奋起迎敌,打得日军节节败退。10月4日,恼羞成怒的日军增兵800余人,再次猛扑曹克人所部阵地。曹克人身先士卒,振臂高呼:“打垮鬼子,誓与湘阴共存亡。”全体官兵奋勇抵抗,终因腹背受敌,伤亡大半后不得不撤出阵地。
身负重伤的曹克人与两名士兵退至四甲油榨坊不幸被捕,他们大义凛然痛斥日寇。日寇将曹克人的四肢用4个大铁钉钉在熊家祠堂的墙壁上,割舌削鼻、挖眼断掌,再剖开胸膛灌上煤油,活活将他烧死。烈士的膏血渗入墙壁,身形清晰可见。
日寇的暴行让湘阴人民义愤填膺。一位乡绅写下挽联:“率孤军以守孤城,湘水竟无情,波涛不尽英雄血;摧敌锋而寒敌胆,楚疆今再捷,千古长留节烈名。”
1942年9月,国军99师在湘阴县城东南郊平家湾修建白骨塔,将曹克人等阵亡官兵忠骨埋于塔下。
抗日家书代代传
湘阴之战前夕,忧虑儿子安危的双亲给曹克人写去家书:“人之功名富贵,半由天命,勿强求,听之而已……父母之于子女,其责仅在生之、育之、教之,其他非所计也。”寓意儿子引退。
曹克人阅信后,既体谅双亲的怜爱之心,更想到国家民族救亡图存之急,当即回书:“……尚请双亲体谅时艰,顾全大局,善自颐养天年……我愿誓死抗日到底。”为解除后顾之忧,表示自己“誓与湘阴共存亡”的决心,曹克人委托同乡将身怀六甲的妻子夏淑华送回桂阳老家。
1941年12月7日,曹克人牺牲两个月后,他的儿子出生。孩子的二伯父曹奋人给孩子取名字宏璋,希望他弘扬、彰显先父保家卫国的精神。
曹宏璋自打记事起,就常听母亲、二伯父讲父亲的抗日事迹。曹宏璋虽然从没见过父亲,但在他的脑海里,父亲就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1960年,19岁的曹宏璋怀揣救死扶伤的理想,在桂阳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在曹宏璋看来,父亲保家卫国是他当年应尽的义务,而治病救人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1984年,省政府追认曹克人为革命烈士。
现在曹宏璋也有了儿女、孙子,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曹宏璋花费大量心血,把几十年来从媒体及一些活动中收集的有关父亲的资料汇编成册,以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烈士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李秉钧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