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唯一留存的日军“无名艇”现身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石祯专 编辑:康晓乔 2015-09-01 09:34:21
时刻新闻
—分享—

  这艘侵华日军“无名艇”至今仍停靠在湘江西岸。长沙晚报记者石祯专 通讯员胡富君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讯(首席记者 石祯专 通讯员 胡富君)硝烟虽远,记忆犹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长沙市银盆岭大桥西附近的长沙船舶厂旧址前,仍停靠着一艘残破的船只。经证实,这艘名为“长沙船厂交通一号”(以下简称“交通一号”)的拖船,其真实身份系从湘江打捞上来的日本“无名艇”。经改造后,在湘服役30多年。据了解,这也是我省现存的唯一一艘日军侵华船只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交通一号”前身系日军“无名艇”

  这艘已停航10多年的“交通一号”现停靠在湘江西岸,距银盆岭大桥不足300米。

  近日,记者乘长沙市地方海事局海巡艇,实地探访和拍摄了这艘湖南目前唯一留存的日本“无名艇”。

  该船船龄已超过70年,加之退役多年,船体已显残破,大部分油漆皮层老化脱落。内外机器设备和部件残缺不齐,锈迹斑斑。但其日本“身份”仍然可觅:该船主甲板是钢制结构,全部采用当时较先进的铆钉结合技术工艺锻造而成,船体具有密封无缝不渗水的特点。而当年,湖南内河船只仍以传统的木船居多。“船壳冇得一颗钉子和螺丝。”负责看守该船的长沙船舶厂职工唐国强说。

  它从哪里来?有着怎样的历史?多处史料记载给出了答案。现年86岁高龄的刘甲柱先生是原湖南省交通厅交通史志办总编、国家级编审,其主编的《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中记载:我省成立“湘江沉没船舶打捞委员会”,自1949年9月至1952年底,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湘水干流先后捞起沉没的轮船、军舰、登陆艇等20余艘……

  《湖南省长沙船舶厂厂史》明确记载:“1950年2月,省航业公司与私营‘意然机器厂’签订合约,成立‘公私合营湘航意然机器厂’……公司以打捞的沉艇四艘和部分大米向工厂投资,在长沙古楼门租厂房,三月正式开工……”这艘“无名艇”,即当年打捞上来的四艘日军沉艇之一。后经过改造,命名为“长沙船厂交通一号”继续服役。

  老船长曾开着它接送市民上下班

  今年87岁的李伯纯是长沙船舶厂的退休职工,从1973年至1980年担任该船船长。他介绍说,这艘日本艇船头圆润,俗称“和尚头”。吃水深达1.8米,这在内河船舶中极为少见。动力是采用的内燃机技术,开起来劲头很足,是一艘拖轮。曾见证过长沙抗战的李老回忆说,他曾在湘江见过类似船只。“该船应该是日军从湘江水路侵犯湖南时,主要用于拖战舰的。”

  这艘日本“无名舰”被打捞上岸后经过改造,主要作为交通船使用。1971年,长沙湘江一桥(现橘子洲大桥)建设期间,李伯纯曾驾驶它承担接送湘江两岸市民过河上下班的任务。

  橘子洲大桥建成后,按照辅助船的使用要求,在船尾装了一个大铁钩,继续发挥其拖轮作用,主要用于拖带出厂的新船。

  今年76岁的长沙船舶厂退休职工谭帮佐对这艘船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退休前,他是厂里的木工,他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交通一号”在长沙船舶厂进行过一次大修,将原甲板以上木质结构,改造成钢质和木质混合结构,机舱也更换部分设备。

  将日军侵华“铁证”好好留存

  湖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湘江航运在抗战期间曾遭受日军多次轰炸,损失惨重。据史料记载:1938年,新长江等3艘轮船担运军差,在湖北田家镇,遭敌机轰炸沉没,死亡船员32人。1939年新福兴号遭日机扫射,掌舵失措,驶入湘江下游布雷区触雷沉没;新快利船行至长沙县鹅羊山港,遭其相同厄运,两船船员183人无一生还。是年冬,新太和等14艘轮船被日机炸毁,打捞掩埋尸体116具。1943年,源昌、泰昌等10条船行到常德,在港内被日机炸毁……《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 篇中也明确记载:抗日战争中,湘北、湘中几度会战,在军机紧急之中,在敌机威胁之下,民船船工罔顾性命,抢运军需粮秣、武器弹药,补充兵力,护送伤员,冒险往还,努力服务,至堪称道,诚属难能而可贵,故此损失亦极惨重,行驶于江河间的大艑、大舸悉毁于敌手,有记载者共94艘。

  “这艘日本‘无名艇’,既是湖南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战利实物,更是日本侵华的历史铁证,我们将它保存下来,已派专人看护,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长沙船舶厂党委书记、厂长王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石祯专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