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黄雪钦,1964年生于宁乡县沩山乡八角溪村。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高级评茶师,沩山黄茶制作工艺第一传承人,湖南省劳动模范,长沙市第十一次党代表、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省茶业协会常务理事。
张福芳 王洁
透明的水杯内,片片芽叶像一群受惊的游鱼在水里上下浮沉,接着便缓缓旋转,好像鸟儿慢慢在空中回旋,还可看到茶芽张开小巧细嫩的两片鹊嘴。热气氤氲,茶香充溢整个茶室,好客的黄雪钦用茶人的方式招待了来采访的我们。
当我们提及他曾获得的多项荣誉,最近更是荣获我省“十大杰出制茶师”时,眼前这个笑意盈盈的质朴汉子乐满胸怀,转而便用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向我们讲述他与茶的故事。
有远见的沩山茶业领路人
“猛子”是沩山当地人对敢闯敢干、有魄力者的赞誉。黄雪钦,就是沩山地地道道的“雪猛子”。
而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有缘由的。
1994年,黄雪钦不顾家人阻拦,放弃在外经营多年且收入不错的出租车业务,毅然决然地回到生他养他的沩山,承包了村上濒临倒闭的八溪茶厂。
“当初回来承办茶厂的时候,也没有想太多,就是不想让八溪茶厂倒闭,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让乡亲们共同富裕起来。”黄雪钦的“猛气”上来,任何人都劝不住。
承包茶厂后,黄雪钦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湖南农业大学请来四位教授,对茶厂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大胆改进加工工艺,将当地传统手工制作的烟熏黄茶改为机械规模生产的名优毛尖绿茶。
“手工制作茶叶劳动强度大,量少、保证不了质量还不统一,为了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我一口气引进了三条半自动生产线,在沩山引起了轰动。”正是因为黄雪钦敢想敢干,茶厂很快由衰转盛,沩山当地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种植面积快速扩展,产量成倍增加,茶叶品质大幅提升,黄雪钦“雪猛子”的称呼也由此叫开。
随后,黄雪钦凭着自身的执着与努力,带动沩山茶业进行了一个又一个华丽的转身,推行股份公司化运作模式,走科技兴茶之路,牵线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强强联合……
在他的企业带动下,安化、宁乡两个县六个乡镇茶农种茶热情高涨,5000多户茶农受益,40%以上的茶农光茶叶收入这一项就达到了3万多元/年。
去年12月15日,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省股权交易所举行登陆四板上市挂牌仪式,成为了我省茶业界为数不多的预备上市的茶企之一。
沩山黄茶制作工艺传承人
虽然沩山茶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当地乃至我省响当当的茶企,但黄雪钦说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制茶手艺。
他说自己十分享受闲暇之余制茶带来的愉悦感,他还有几个得意之作:沩山雪尖(绿茶)、沩山雪芽(绿茶)、沩山贡尖(黄茶)。
当我们提出请他说一说这几款茶的特别之处时,黄雪钦愉快地答应了。
“雪尖、雪芽的原料相同,都是清明前采摘的单芽,雪芽比雪尖多了一道揉搓的工序。因为原料珍贵,雪尖、雪芽的产量极少,一款产品每年仅3000-5000斤,早早就被客人预订走了。”
黄雪钦告诉我们,由于品质上乘,这两款茶品成为了沩山茶业公司的“白富美”,广受消费者喜爱。
随后,黄雪钦拿出了一些产品给我们品尝。只见滚烫的热水入杯后,片片芽叶缓缓旋转、舒缓开来,形似兰花。雪芽芽头肥实、挺直、匀齐,雪尖片片卷曲匀称,白毫披身。冲泡后汤色呈黄绿色,茶香浓郁,口感醇厚,回味甘甜。
虽然这两款茶是其得意之作,可黄雪钦并未就此满足,他又把目光放在了黄茶上。
原来,沩山黄茶早在唐朝时期就是贡茶,为了重振千年贡茶的声誉,恢复沩山黄茶的名气。黄雪钦不遗余力成为了沩山黄茶的研发者、推广者。
在他的努力下,宁乡沩山黄茶文化节于今年6月13日盛大开幕,备受瞩目,而黄雪钦因此也得到当地政府和沩山密印寺释贤心方丈的高度认可,被誉为“沩山黄茶制作工艺第一传承人”。
当采访接近尾声,我们问起他近期的打算时,黄雪钦表示,他准备打造一个集禅茶文化展示、休闲、旅游、体验式采茶、制茶于一体的沩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预计到2017年建成。同时,为了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公司目前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建立了合作,利用网络拓宽沩山茶业的销售渠道。
黄雪钦的梦想和目标还有很多,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沩山茶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我们相信,黄雪钦这位“雪猛子”的梦想定能实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福芳 王洁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