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下人,乡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宜居宜业,这是长沙县北部乡镇金井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诠释。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在调研时曾这样评价金井:这里青山绿水,生态优美;这里金茶飘香,现代农业产业生机勃勃;这里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民享受均等化服务,记得住乡愁。
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描绘中国新型城镇化蓝图前,实施“南工北农”战略的长沙县北部乡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如火如荼。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农业乡镇金井的发展逆势上行,目前24个项目正在入驻,投资金额达5.85亿元,茶香民居连片开发,昔日离土离乡的农民正在返回家园开始新生活。近日,记者走访这个茶乡小镇,探访其生态经济学发展密码。
经济现象之一:环境资源变发展资产
发展密码:坚守南工北农,舍得牺牲既得利益
从长沙驱车向东,40分钟到达金井。这里偏居一隅,常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3%,负氧离子含量比市区高4—5倍。9月10日,长沙茶乡小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并挂牌,金井城镇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在今后三年内将实现有效投资4.19亿元,预期将带动社会投资15亿元。为什么资本会青睐养在深闺的金井镇?投资人直言,因为看中了这里的环境资源。
“如果不是长沙县坚守了近十年的‘南工北农’政策,如果不是金井人的壮士断臂的勇气,金井不可能有如今的生态资源,更不能后发地吸引产业资本。”金井镇党委书记陈卫球说。
在乡镇工业大跃进的年代,这里曾遇到中国乡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发展乡镇经济而使得环境受到威胁,10多年前,镇里的制革业曾年产值上亿元,然而收入的增加却伴随着环境的破坏,金井河的水质告急。留住青山绿水成了长沙县的共识,实施“南工北农”的发展战略后,金井人毅然将曾经是纳税大户的制革业请了出去,金井河恢复了生机。如今的金井镇已是国家级的生态镇。
如何将环境资源变为发展资产,如何盘活农村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金井镇人走出了将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即以茶等生态农业产业打基础,将二、三产业连接,以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合力打造独具品牌特色的茶乡小镇。
金井,因井得名,因茶扬名。民间传说此处明朝时期有一口水井冒出的泉水泡茶可使茶汤成金色,清香扑鼻,金井遂成地名,金井镇也因此与茶结缘。中国茶业实力第六强——湘丰茶业坐落于此。每到春茶采摘时节,金井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让人陶醉的淡淡茶香。这茶香和绿波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品茗。随着长沙县新的“南工北游”战略的实施,“茶乡”成为一笔丰厚的资产。2015年,中国“最美茶乡小镇”——长沙县金井镇首届长沙(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湖湘第一片春茶”采摘仪式在宛如绿色波浪的湘丰茶园飞跃基地开启。
这个3700多亩的原生态茶园,也是国家级茶业标准化基地。品茗观景、骑行健身和体验手工制茶,了解湖南茶文化,让茶园变成了景区。仅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金井镇的游客人数就突破3万人次。未来,游客还能品尝到全茶宴,可在茶海中的小木屋夜宿,可在飘着茶香的汽车影院享受私人空间。
金井还有老虎,在这里,东北虎在中南最大的虎园里闲庭信步,未来还将有华南虎、孟加拉虎、白虎等老虎家族加盟。“我们将虎园建在金井就是看中了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在投资人朱豫刚的眼里,金井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他将在此打造生物生态产业链。未来投资10多亿的青山国际狩猎场将在此建设,将吸引全球的高端会员客户来此消费,“生物生态产业链的打造,最重要的一点是先生态、后产业。生态做好了,才有喜迎天下客的生态产业链经济。”朱豫刚说。
金井镇以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今,24个项目全面铺排。省市县重点工程白石洞水库已实现全面开工;投资数千万的臻美商贸综合体将在年底开门迎客;30公里国标自行车赛道将串起金井的山、水、茶园等景点,形成了观光廊道,未来还可以承接国际国内自行车赛事。
经济现象之二:
偏远乡镇变特色田园小镇
发展密码:
坚持特色发展,以人为本幸福宜居
成为全国重点镇,就意味着土地、资金、项目等要素将更多地向金井集中,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会加快,金井也将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空间和平台。长沙县县委县政府提出,金井镇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特色镇。“建设湖湘风情的乡村都市、打造独具魅力的茶乡小镇。”这是金井镇的总体定位。“乡村都市”,就是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使居民和游客既能享受到城市所具备的优质服务,又能“看得见山,望得到水”。
在中式风格的金龙村农民集中居住区里,刚搬迁来的村民李靖将自己近千平方米的新居改造成了乡村歌厅。这里将迁入207户农民形成集中居住区,“这里未来的人气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个城区社区。”而在数百米外,一个更大的白石洞水库移民安置区正在建设,这里将是600多户从白石洞山区迁来的生态移民的新家园。农村的就地城镇化该怎么做,金井正在实践自己的理想,未来的农民集中安置区不只是简单把分散的农民凑到一起,而是建成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健全的新型农村社区,这里有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院等设施让农民享受城里人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而在不远处,仍是青山绿水、田园牧歌。
在金井人的规划里,未来的金井东西南北四面青山绿水环绕,而在集镇新区里,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老百姓安居乐业。有淋浴区、消毒区、更衣室、24小时循环过滤机房,这是落户金井的湖南首个乡镇标准化游泳池,“开业以来,已经吸引了本地及北部乡镇农民1万多人次来游泳。”移民安置区里,回乡创业的金井小伙夏江泽和伙伴们建起了国标游泳馆。不光是标准游泳池,连锁餐饮、KTV等服务行业也嗅到了集中居住的商机,纷纷过来抢占有利位置。
“建设高品质的金井,不是城市化的高标准,保持特色,就是让小镇的物质形态和气息中都有茶的元素和茶的气息。”陈卫球这样描述金井镇的城镇化。
金井镇利用市场手段来实现就近城镇化目标,推出了金井“茶乡小镇”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项目,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湖湘风情的乡村都市、独具魅力的茶乡小镇”的总体定位,金井镇将建起现代化的星级酒店、特产超市、茶会所、商业住宅和住宿餐饮。按照城市市政标准建设的金井大道穿行而过,成排的路灯照亮农村的夜晚,与金开线、金龙路、S207构成环路。在环路里,老金井集镇将建设现代化的石壁湖商业中心,那里将有近百亩的湿地公园,茶博馆、生态酒店、商业综合体一应俱全。而投资6600万元的金井水厂2016年建成后将日供应5万吨自来水满足居民生活用水。
经济现象之三:
山水家园变成创意乐园
发展密码:
坚挺绿色经济,营造互联网+氛围
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中,我国数十年来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候鸟式进城务工潮,拥挤的春运是回乡游子不舍的脚步。如何在农村实现看得见乡愁的城镇化,让农民回得来、留得下,不再是离乡的候鸟?“互联网+”时代给缺乏信息、资金等要素的农村带来了机遇。农村留守妇女用自家种植的红薯,制成薄韧鲜香的纯手工红薯片,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甚至通过微信卖到了巴西、澳大利亚等,这个新农村互联网+的创业故事发生在金井镇拔茅田村。80后农民袁远衡家的院子,十几张木板一字排开,上面盛着还未晒干的红薯泥,散发出阵阵清香。丈夫正在专注而悠然地刮着红薯泥,狗儿趴在棚架下休憩。由于口味地道,随着销量越来越大,袁远衡的丈夫放弃了多年在外的打工生活回家帮忙。如今周边手工红薯片作坊已经从刚开的16名留守妇女扩张到40多户,这些留守妇女的丈夫纷纷回家加入自家的产业。
“住在有山有水有亲人的家园里,过最传统的田园生活,却能自主创业,赚五湖四海的钱,是一种幸福。”金井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井镇将实现Wi-Fi网络覆盖乡镇,谋划建立统一的金井创客平台,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下乡当创客的不仅是回乡农民,还有喝过洋墨水的海外游子。“我们自己研制的微生物发酵技术能大大缩短有机肥发酵时间,并利用农村的有机垃圾回归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在金井一块不起眼的农地,几个年轻人在田间观察,领头的小伙子王洪健在日本留学期间,目睹日本人的生态农业让他有了改造家园农业的梦想。他召集了有4位博士的精英团队在金井承包了近千亩土地,开始他们不用农药和化肥的生态循环农业试验。
优良的生态资源不仅吸引投资纷至沓来,本地村民也因此踏上乡村旅游经济的班车,在金龙村,整洁的沥青道路旁鲜花盛开,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民居上绘着精美的墙绘,住进农家小院,品尝地道金井农家饭,未来美丽乡村建设和高标准的民宿旅游发展将惠及这里的村民。
不只在金井镇,整个长沙县北部农业乡镇正在悄悄地从人们眼中的“偏远”乡村变成大的创业基地。长沙县正在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全力打造以“互联网+”为重点的北部农村创客平台,在全县掀起“众创”热潮。更多的袁远衡们和王洪健们正在这片热土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申芙蓉 胡益虎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