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9月27日讯(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刘登魁)洞庭湖区的低洼田,由于推广“稻虾共生”模式,既保障了“米袋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9月26日,记者在南洞庭腹地沅江见识了“稻虾共生”带给农民的喜悦。
洞庭之滨,黄稻飘香。田边水沟里,隐藏着一般人不知晓的“秘密”:小龙虾。在沅江市草尾镇立新村,农民邓金才站在田埂上,伸手从水沟的泥巴洞里一掏,就摸出了活蹦乱跳的小龙虾。
立新村是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直接指导的“粳稻+小龙虾”示范点。伴随粳稻的生长,小龙虾多数时间在田里活动,吃草和虫,水稻无需打药。稻穗黄了,干田放水,小龙虾自然流入专门开挖的虾沟,可随时捕捞上市。
农民钟少文的“稻虾共生”示范田已达到100亩。据他算账,一亩粳稻单产800公斤,按市场价每担150元,水稻毛收入2400元;套养的小龙虾亩产150公斤,按每公斤40元计算,毛收入6000元。“虾和稻加起来,每亩纯收入8000元。”
今年,洞庭湖区的“稻虾共生”总面积突破10万亩,主要分布在南县、沅江、大通湖、临湘等县(市区)。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姚正昌介绍,沅江市草尾镇是示范区,“稻虾共生”种养水平高。从湖区大面积来看,每亩稻田套养的小龙虾,增收不低于3000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