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浏阳河小学工地古墓发现带盖陶鼎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任波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2015-10-11 08:36:21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考古人员在开福区浏阳河小学工地一古墓清理出三件仿铜陶器,其中一件为带盖陶鼎。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劼 摄

(昨日,考古人员在开福区浏阳河小学工地一古墓清理出三件仿铜陶器,其中一件为带盖陶鼎。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劼 摄)

  长沙晚报讯(记者 任波)昨日11时30分,开福区陡岭浏阳河小学工地发现的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第7座古墓清理完毕。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7号墓往东15米一处建筑基坑断面发现第8座古墓。此外,在7号墓北面2米处,地面塌陷,极可能存在第9座古墓。
  
  昨日发掘的7号墓为国庆期间发现的4座平民墓中处于最东面的一座古墓。该墓墓坑呈东西向,长2.7米,宽1.2米,距地面深约1.7米。当该墓发掘到底时,人们发现,随着两千余年时光流逝,墓主早已随棺木一道化为尘土。考古工作人员在墓坑东部发现三件仿铜陶器。据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云辉告知,这三件陶器分别为鼎、敦、壶,依当时礼制,说明该墓墓主应为平民。
  
  考古工作人员张大可称,墓中出土的三件文物,壶为酒器、敦为食器、鼎为炊器,其中鼎上有盖。也就是说,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长沙,每到丰收时节,即使平民,也可能喝上自酿的米酒。更有趣的是,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长沙平民日常饮食,常以带盖的陶鼎来烹制香喷喷、热烫烫的“钵子菜”,显然钵子菜并非今天常德人的专利。
  
  此前,在10月8日下午3时,浏阳河小学工地曾发掘南面的第6号古墓,此墓亦为一处平民古墓。该墓惟一值得一提的是,再次发掘出一面铜镜。只可惜,这面铜镜已经破碎。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任波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