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两医院首次启用机器人“达芬奇”为病人做手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江澎 王玉林 蒋凯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2015-10-16 08:59:05
时刻新闻
—分享—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工作全景图,医生在3米开外为病人切除病灶。 长沙晚报通讯员 王建新 摄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工作全景图,医生在3米开外为病人切除病灶。 长沙晚报通讯员 王建新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王玉林 蒋凯
  
  和患者躺着的手术台相隔3米开外,医生像开车一般,坐在操作台前通过双手双脚协调动作,调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发出各种指令,摘取病人体内坏死的器官更像是武打小说里的“隔空取物”一般……昨日凌晨6时许,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的手术室内,医生分别为两名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子宫多发肌瘤的患者实施手术。这也是湖南首次启用“达芬奇”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为病人实施手术。
  
  两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都是14日22时30分左右刚刚落户两家医院,组装花了四五个小时,调试完毕后,两台手术机器人便开始了工作。当天,两台手术机器人共完成了10台手术,病种涵括普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多个学科领域。
  
  “虽然通宵没睡,甚至出了一身大汗,但我依然很兴奋。”湘雅三医院首名操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专家、该院妇产科主任薛敏教授表示,很骄傲可以见证,湖南省外科手术自此开启了“机器人时代”。
  
  观摩:医生做手术时手脚并用像在“开车”
  
  昨日上午,记者受邀来到湘雅二医院手术室观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手术过程。
  
  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一名49岁的女患者,需要接受半肝叶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
  
  该院普外肝胆胰专科苗雄鹰主任医师坐在操作系统前,输入自己的特有编码和“达芬奇”打了个招呼,认识了“老朋友”的“达芬奇”开始启动。
  
  随后,在助手的帮助下,苗雄鹰开始将手术床和机器人进行定位衔接,找到最合适的手术姿势。
  
  麻醉,消毒、铺巾,定位打孔……手术一切准备就绪。
  
  只见苗雄鹰像驾驶小轿车一样,左脚踩下操作系统下端类似“离合器”的键钮,左右手控制操作系统,向机械臂系统发出移动、捏夹等指令,远端的视频系统能清晰看到手术切除部位;用右脚分别踩下操作系统下端的“油门”和“刹车”键钮,机器手精准地完成切割和电凝……
  
  如此反复几次,约1小时后,苗雄鹰成功完成了这一例半肝叶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术中几乎零失血。
  
  “‘达芬奇’会通过自动记忆我的坐姿、手术习惯,下一次手术时,他就会主动为我找到最适合我的施术体位。”苗雄鹰告诉记者,虽然是首次实际操作手术机器人,但这种感觉很妙,也很轻松。
  
  释疑:手术是由医生控制机器人完成的
  
  当听到用机器人做手术,有患者不能理解,甚至怀疑,应该还是人的操作更精细更有把握吧?
  
  “这里面有个误会,其实,机器人手术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完全由机器代替人来手术。事实上,手术系统的每一个指令都是由医生发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朱晒红教授形象地告诉记者,就好比我们开车,车子的启动上路,都需要司机来操控进行,不同的是,司机的车从奥拓换成了奥迪。“所使用的工具更先进,体验更舒适,病人的治疗效果也更好。”
  
  “医生仍然是每台手术中的关键。”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腔镜研究室主任易路昨日也操作完成了第一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为一名肾肿瘤病人实施了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易路告诉记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仅是手术中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能帮助医生更好更快地为患者手术,手术最终还是由医生控制机器人完成的。
  
  不过,“达芬奇”做手术,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种“升级”。不同于以往的手术,医生完全从手术台旁长久的站立中解放出来,坐着就能实施手术。一方面,手术医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更好地设计手术方案,根据术中的情况及时调整手术策略;另一方面,因为医生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不必再过多担心腰椎、颈椎、膝关节等的承受能力,原来医生一天可能最多能做三四台手术,现在借助“达芬奇”,做个十台八台的都没问题。
  
  此外,由于主刀医生与患者是远程接触,反复的消毒、洗手等环节都可以减少,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医生交叉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的风险。
  
  朱晒红还告诉记者,不仅仅是3米的距离,医生甚至可以在万里之外远程为患者实施手术,远程医疗通过“达芬奇”可以更好地实施。
  
  资质:全省目前仅9名医生可操控“达芬奇”
  
  想借助机器人动刀,并不是每一个可以做手术的医生都可以。“就像开车需要驾照,操作机器人做手术也必须获得资质,而‘达芬奇’的操作资质更有国际统一的标准。”朱晒红告诉记者,湘雅三医院组织外科专家和护理人员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进行系统技术培训,并获得资格认定证书。目前,该院共有5名医生取得相关资质,领域涵括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和泌尿外科。
  
  在湘雅二医院,接受培训的也有4名医生,分别在普外科和泌尿外科。易路告诉记者,“达芬奇”机器人具备识别医生资质的能力,未取得资质的人员无法向“达芬奇”发出任何指令。
  
  目前,两家医院的这9名医生,也是全省仅有的具备上机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资格的所有医生,他们也都是在相关领域资深的外科手术专家。两家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年内,他们将分别派出6批医生分批接受相关培训,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取得相关资格,受训人员将扩展到所有外科领域。一方面提高机器的使用率,同时也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费用:高出普通手术费用2/3
  
  针对市民普遍较为关注的费用问题,两家医院均表示会高于普通手术。
  
  “达芬奇”的引进就花了2000万元,后期的设备维护、器材损耗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朱晒红称,“‘达芬奇’的开机费是1.8万元,对比腹腔镜手术,总体的手术费用约高出三分之二。”
  
  达芬奇机器人的床旁机械臂系统套着无菌保护罩,主要是达到防尘无菌的效果。而每做一台手术,这个无菌保护罩都需要更换。“无菌保护罩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耗材。事实上,器械的使用是有次数限制的,每一次使用都会被电脑记录,超过次数器械则自动作废。”易路也告诉记者,“达芬奇”对器械的高要求也会使手术费用增加,对比传统手术大约高3万元左右。
  
  不过,与手术时的高费用相对,机器人手术后,患者的医疗费用有可能比传统手术减少。朱晒红告诉记者,如相对肿瘤病人而言,因为手术更精准,肿块切除更干净,患者后期在化疗、放疗等方面的医疗支出可能减少,生存质量也有可能大幅提高。
  
  据湘雅二医院专家介绍,医院针对“达芬奇”的使用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而患者想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手术都由其自身决定,易路称,“医院会签订服务协议,讲明各种手术方式的不同,由患者自主选择手术的方式。”
  
  为了解决费用过高这个问题,2014年3月,湘雅三医院已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国产机器人手术研究。这台“妙手S”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已做过多例动物实验。在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妙手S”已经完成过多台小型手术。专家认为,只要国产机器人产品化,手术费用很可能与腹腔镜手术相差不大。
  
  “我第一次听说机器人做手术,心里有点怕!”来自宁乡56岁的陈静(化名)是湘雅二医院首名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者,昨日下午,她告诉记者,术前谈话时,医生告诉她“达芬奇”机器人要为她做手术,心里还是比较担心。不过发现术后情况非常稳定,听医务人员说手术前只需在肚子上打3~4个5~8毫米的小孔,出血量也比较少,还是比较放心。
  
  延伸阅读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当今世界外科领域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由三个部分组成:视频处理系统、床旁机械臂系统、医生操作系统。
  
  对医生而言,它突破人眼和人手局限,将微创手术推向极致,视频处理系统提供光学放大10~15倍,高清晰的三维立体视频技术,超越了人眼的局限,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精确细致。视频速度达到每秒同步1300次,其光照范围也较腹腔镜更大,为医生提供手术导航定位。高清的3D成像、7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动作让医生的操作更为精准。
  
  资料显示,全球目前共有3000多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截至2015年3月,中国内地共有37台,香港有8台,而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2254台和194台。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江澎 王玉林 蒋凯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