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弹指一挥间,长沙正朝着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大步迈进,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城乡品质倍升的蓝图渐行渐近。长沙巨变,长沙市民感受最直观。过去5年,长沙市民有怎样的获得感?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我这五年——‘十二五’长沙市民获得感报告”,走访最有代表性的市民,记录他们的故事和奋斗,奉上最有温度的“市民获得感”报告,以此记录城市的历史和变化。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唐新明 实习生 宋蕾玲
“这个院子以前出产生猪,赚了钱但每天得闻猪粪味。现在出产雕塑,环境变好了,生活品位也变高了!”昨日,当记者走进长沙县路口镇花桥湾村一个普通的农舍时,满院子的“艺术范”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院子中央矗立着一座近三层楼高的蔡锷雕塑毛坯,一棵小树后“站着”乔布斯的铜像,从世界名人到农家小姑娘等风格各异的雕塑遍布房前屋后。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喂养了上千头猪、空气中弥漫着猪粪臭味的养猪场。
在院子的主人主动毁了猪舍后,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院子被一位雕塑艺术家看中,养猪场的原址上,一个以青铜器铸造为主的雕塑制作车间建成。而院子的主人黄天佑也以房舍入股,与雕塑家欧偲一起成立汉光雕塑公司,一起成了乡村创客。每当有人谈起他身份的“华丽转变”时,黄天佑总是笑呵呵。
【故事】:10年前,黄天佑从湖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当时,家乡长沙县是湖南乃至全国有名的养猪大县。和左邻右舍一样,黄天佑在承包地上建起猪舍养起了猪。在最红火的时候,他曾经建起6000平方米的养猪场,最多的时候有1000头猪在猪舍里欢叫。
养猪虽然赚钱,但带来的猪粪围村、污水横流,也成为农村环境的一大痛点。为保护青山绿水,5年前,长沙县开展生猪限养、禁养,路口镇花桥湾村被划分为禁养区。“虽然断了我的财路,但是我支持这个政策。”2009年,黄天佑签下了协议,主动拆毁了自家的猪舍。那一年,路口镇的规模养猪业也顺利全部退出。
猪不能养了,出路在哪里?正当黄天佑犯愁时,镇干部带来了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年轻雕塑家欧偲。湖南籍的欧偲决定在长沙扎根创业。他将建造厂房的地点锁定在了以机场为原点,30公里的范围内。由于当时路口镇正在实行限制养猪的政策,废弃的养猪场不少,镇干部把欧偲介绍到黄天佑家。创业时期的欧偲也没有多少启动资金。双方一合计,决定由黄天佑出房屋,欧偲出技术,协议合作将养猪场定改造成为汉光雕塑工厂厂房。不久,在养猪场的原址上,一个以青铜器铸造为主的雕塑制作车间建成。
2011年,中国著名雕塑家李小超来到湖南看望学生欧偲。随后,李小超先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送到了这个工厂让欧偲复制并出售,欧偲把铜雕和湖南传统的漆艺结合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这个建造在养猪场原址上的艺术工厂,让大师的雕塑作品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从积极响应政府退养转产号召,到如今雕塑厂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当初拆除猪舍建起的这个雕塑厂也带动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现在企业每年的固定用工30多人,临时性用工近百人。”现在已经是汉光雕塑公司总经理的黄天佑介绍。该公司承接的李小超的民俗系列雕塑作品曾走出国门,远赴世界文化艺术之都———法国巴黎参加欧洲巡展。
“以后这里还将发展成为特色乡村工业旅游项目。”黄天佑告诉记者:欧偲还想把工厂打造成一个雕塑工业艺术实践作坊,吸引游客体验铜雕艺术的制作过程。
随着“艺术路口”的建设和长沙县北部乡镇创客平台在路口落地,欧偲和黄天佑的雕塑工厂有了更光明的前景,路口镇将以他们现有的雕塑文化产业为基础,以“路口群众文化艺术节”和“路口国际雕塑艺术节”为载体,引入更多文化企业入驻路口,在大山冲森林公园建设“国际艺术村”,修建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产业园等,形成“离散式”的艺术聚落形态。
我的“获得感”
黄天佑:和欧偲老师一起创业,让我这个原本只会养猪的农民与艺术结缘,有了艺术眼光,学会了管理和营销,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我不仅远离了猪粪,还保护了青山绿水,收获了一份重新创业的激情。
点击长沙
为保护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等河流长沙段的水质和土壤环境,长沙市在境内水域主要实施了生猪退养政策,其中湘江两岸3000多户的规模养殖户退养,拆除栏舍120多万平方米。特别是长沙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生猪限养禁养政策,生猪存栏量从高峰期的200多万头减少到70多万头。1万多户传统养殖户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向生态农业等领域转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益虎 唐新明 宋蕾玲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