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唐爱平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总体设计方案》)和《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总体工作方案》),前不久由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下发,提出把精品线路建设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推进大湘西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今天,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湘西办主任周震虹对《总体设计方案》、《总体工作方案》进行解读。
让大湘西之旅成为文化之旅、生态之旅、民俗之旅、心灵之旅
周震虹介绍,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以大湘西地区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内涵,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构建“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格局。在2015-2020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资金,实施富有区域特色的12条精品线路建设,努力使大湘西之旅真正成为文化之旅、生态之旅、民俗之旅、心灵之旅。
“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的空间布局。“一环”,是指以长张、张花、包茂、洞新、沪昆、长韶娄高速公路等为轴,依托大湘西地区精品景区景点,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大湘西全景旅游环线;“两纵”,是指以包茂高速为轴的大湘西生态风情景观长廊和以洞新、二广高速为轴的大湘西民俗文化景观长廊;“四横”,是指以常张、张花高速为轴的世界遗产景观长廊,以杭瑞高速为轴的沅水民俗景观长廊,以沪昆高铁为轴的沪昆高铁文化景观长廊和以洞新、武靖、包茂高速为轴的湘西南原生态景观长廊;“多线”,是指依托一环两纵四横,形成的多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集群”,是指以知名景区景点为核心,连接民族民俗村落等,促成多个特色景点集群围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聚合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12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起49个县市区
重点建设的12条精品旅游线路。即: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这12条精品线路跨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永州市、益阳市、常德市8个市州49个县市区,确定了有基础、有价值、有潜力、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95个景区节点和436个景点集群(特色村镇),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把众多分散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实现精品线路向产业经济带转化,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精品线路建设主要包括:加大对精品线路沿线道路、通讯、信息、水电、环境卫生、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加大对旅游重点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当地居民开发农家乐、家庭旅馆和休闲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开发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和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民俗特色鲜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演艺节目; 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提升精品线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精品线路建设,按照“省统筹、市协调、县实施”的原则推进实施。精品线路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特色景点集群建设以省直各部门支持为主,省直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及特色村镇倾斜。
周震虹介绍,省发改委作为推进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的牵头部门,已安排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大湘西地区旅游交通标志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大湘西地区旅游交通标志体系;同时,省发改委还启动了怀化市“侗苗风情”精品线路建设试点,重点支持沿线旅游交通标志、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氛围标志性景观、信息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已下达建设资金计划,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在此基础上,省发改委明年还将全面开展其余11条精品线路建设。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爱平
编辑:王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