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濯濯童山披锦裳——冷水江市强力偿还锡矿山百年生态债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康晓乔 2015-11-10 09:16:03
时刻新闻
—分享—

  谢立松 周 俊 段云行

  锡矿山,闻名遐迩,声震天下!

  这里是湖南最早的工业区,是世界锑都,还是湖南重要的革命老区,早早就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红军的足迹。

  百年开采,锡矿山为全球提供了总产量1/4以上的锑产品,直接促进了冷水江市的诞生,但是也一度给矿区生态留下了满目疮痍。

  欠债总得要还!偿还矿山百年生态债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现任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决策者身上,也落在了全市人民的肩头!当然,他们绝不是孤军作战。背后,有着省、娄底市乃至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力支持。

  整合资源赢主动

  “十二五”期间,湖南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锡矿山考察,提出加大锡矿山地区综合整治与转型发展力度,促进“世界锑都”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打造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抓住湖南“两型”建设的机遇,冷水江市对锡矿山地区矿产开发进行了强力整治。2010年以来,冷水江市先后6次对涉锑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整治,先后关闭“两高一资”涉重金属污染企业89家,其中关闭涉锑企业75家,取缔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取缔非法锑浮选企业6家,所有非法建设涉锑项目全部关闭取缔,共关闭淘汰产能20余万吨。

  冷水江的这一重大举动,引发了全球轰动。新华社以《世界锑都关闭百家非法冶炼企业》为题向全国媒体发出通稿,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及1200多家网站和英国《金融时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国际市场锑价应声而涨,曾一度达到10万元/吨,比整顿前增长了近两倍。

  2014年以来,冷水江市对涉锑企业整合再出重拳,对原有5家锑采矿企业中的3家关闭退出到位,目前,冷水江市境内的涉锑企业变为两家,一家是属于央企的中国五矿有色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另一家则由冷水江市两家采矿企业与其余冶炼企业组建成一家矿业公司,成立民营锑业集团。为了更好地促进锑产业发展,冷水江市同时在该区域按上级要求关闭了23家落后小煤矿,关退率为65.7%。

  由数百家涉锑企业和小作坊整合成一家,产能却实现成倍增长,冷水江精算加减法,为锡矿山生态恢复提供了空间,在关闭的矿区大力垦植防污林,成片建设防污林。久违的绿色正在一点一点唤回,一点一点将濯濯童山绿化。

  科技治污显威力

  前人挖矿,后人治污。

  锡矿山百年生态债,还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但冷水江市对锡矿山环境整治确定了一条底线:老账限期还清,绝不再欠新账。

  近四年来,锡矿山地区共实施24项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其中已完成18项,在建6项,总投资8.1亿元,重点推进了水、渣、气等“三废”治理。

  治水!冷水江市对锡矿山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督促企业对采、选、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深度治理。目前,已建成含重金属污水处理站8座,总处理能力达17100吨/天。在闪星锑业废水处理中心,人们能够看到,一边是含重金属的废水池,呈现深黑色。一边是金鱼自由嬉戏的水池,水质清澈透明;金鱼池的水,就源自废水池,奥妙就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系统!深黑色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后,再被抽到反应池。水在反应池内,经历化学反应后进入一级斜板沉淀池。此时,水中像飘絮样的黑色固体开始下沉,进入污泥处理管道,剩下的水再经过电化、曝气、氧化,水中出现了土黄色飘絮样固体。两种颜色的沉淀污泥都汇集到污泥浓缩池,经过挤压过滤,留下的污泥含有金属锑,又成了冶炼的原料。经过处理的水,清澈透明。“这个水达到了新环保法的排放标准,养金鱼的水就是它。它又成了生产用水,循环使用。”企业负责人介绍。

  治渣!冷水江市对青丰河和涟溪河流域内约816万吨历史遗留废渣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集中砷碱渣库,投资2.8亿元建设年处理能力达2万吨的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砷碱渣无害化处理生产线,其一期工程即将投入试运行。督促全部锑冶炼企业建立了砷碱渣库,对生产废渣实行动态监管。多年来,这些含毒废渣因为缺乏处理手段,只能露天无序堆放,对土壤、水质等都造成严重污染,成为最难还的一笔旧账。

  2014年起,冷水江市启动青丰河、涟溪河综合整治工程,通过类似垃圾填埋的方式,用反渗透膜将河两岸的废渣与河流和土层隔离开来,并且用水泥加固,防止其流动和渗透。一期工程共处理了400万吨历史遗留废渣。但根治废渣最终还得抓源头。为此,锡矿山与中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组成“产学研”研发团队,经过数年攻关,实现砷锑分离、砷碱分离、砷酸钠干燥等三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将砷碱渣全部回收利用。

  锡矿山闪星锑业牵头研发的“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技术,使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砷碱渣变废为宝,从此再无新的工业“三废”产生。而历年积存的近2.5万吨砷碱渣,也很快将处理完毕。在锡矿山上,像这样把废水、砷碱渣等废渣吃干榨净的环保装置,已覆盖各家生产企业。

  治气!冷水江督促冶炼企业达标排放,支持闪星锑业实施冶炼废气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项目建设。整治后的企业,全部配套建设了烟气脱硫设施,并通过环保验收。铁腕手段加上科技攻关,使得锡矿山地区污染治理得到迅速遏制和治理反转。

  据最新统计,到今年9月,锡矿山地区空气监测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值比实施综合整治前下降了76.7%;锡矿山水体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青丰河砷、锑年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81.6%、19.3%。资江出境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锡矿山地区污染排放逐步下降,每年减排废水166.8万吨、砷1.38吨、铅0.31吨、锑3.83吨。

  百年污染源,正在步步萎缩!

  生态修复再出发

  金秋10月,站在锡矿山的制高点,群山起伏,莽莽苍苍。

  沧桑的羊牯岭碉堡后面,已栽下三年的构树、臭椿、楸树、大叶女贞等抗污树种,摇曳生姿,新绿连片。近年来,这样的防污林,冷水江已在锡矿山地区种下了7000多亩,并正在省和娄底市的支持下,启动新的万亩项目。

  矿山复绿,冷水江市正在行动。

  锡矿山开采时间长,既有深井开采,也有历史上长期的浅表开采和漫山遍野的锑冶炼,水、气、渣,“海、空、陆”三路出击,曾给锡矿山的生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地表土壤污染严重,植物生存困难,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多年来,锡矿山地区年年造林不见林,连生命力极强的枣树也无法存活。年年死了栽,栽了死,造成锡矿山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达到8万亩,中心污染区面积达2万余亩。

  近年来,冷水江林业局与湖南省林科院合作开展防污抗污树种选择与推广项目研究,多次筛选,选出了适宜在重金属含量特别严重的环境中生长的树种如构树、臭椿、翅荚木、大叶女贞、楸树等,为锡矿山地区的植被恢复打下了关键的技术基础。

  2011年植树节开始,冷水江连续5年把锡矿山地区作为全市义务植树的主战场,在污染严重的矿办七星、联盟和长龙界造林2500亩,实施了高标准造林,高标准抚育,高标准管护,成活率达到了95%。

  “今冬明春,锡矿山地区将在上级支持下再种下1万亩生态抗污林,生态欠账又会还掉一大笔!”冷水江市市长何志光透露喜讯。

  今人种树,后人乘凉。百年生态债,治理艰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冷水江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正在步步为营,向百年生态痼疾发起冲击。市委书记刘小龙斩钉截铁地说:“争取10年时间,基本修复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

  人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锡矿山将重新恢复百年以前的郁郁葱葱,“癞头山”将再次变回“花果山”,数十里矿区,将一天比一天更葱茏、更茂盛、更豪迈!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