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人赵笛在美国打造出长笛品牌 产品畅销欧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爱民 编辑:康晓乔 2015-11-17 16:25:39
时刻新闻
—分享—

  DI ZHAO FlUTES——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赵笛长笛,逐渐在美国和欧洲的不少国家有了市场。这是一个叫赵笛的长沙人,在美国近30年的奋斗结果。赵笛造笛,有着什么样的人生故事?

  湖南日报记者于11月7日早驱车波士顿郊外,探访了这位海外创业的湖南老乡。

  从端盘子开场:“不让吹长笛,我就做长笛”

  赵笛生在长沙,名字是爸爸取的,因为他老爸曾是湖南省歌舞团的首席长笛,希望孩子也有个美丽的笛子人生。赵笛争气,加上父亲和文艺院团的言传身教和熏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便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长笛专业。毕业后在湖南广播艺术团担任首席长笛。以后又和妻子一起,到中央乐团等国家重点乐团出任长笛演奏。

  改革开放风乍起,神州兴起“洋插队”。其妻芳心一动,舍弃了中央乐团的美差,来到美国闯天下。赵笛也只得放下心爱的长笛,漂洋随妻。他永远记得第一次在美国和夫人见面的场景——瘦小的她端着一大叠盘子,从一个暗暗的走道出来。“我的眼泪,一下就滚出来了”。赵笛回忆。

  语言不通,人生地疏,为了生存,就以端盘子开场。几年“盘子功”,终于立住脚。摸摸好久不吹的长笛,夫妻俩商量着,努力着,又进入了美国的艺术院校。毕竟曾是艺术人,何尝不想艺术饭。没想到,此路一波三折。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交响乐团基本上没有中国人,这对中国夫妇同样难逃厄运。小两口四方闯荡,冥思苦想,慢慢找到了突破口。

  “不让吹长笛,我就做长笛”,这是赵笛的策略。“台上吹得少,我就教孩子”,这是夫人的搞法。

  长笛的著名品牌都在欧美,波士顿更是美国长笛的集中产地。赵迪先后在好几个长笛企业打工,一步步做到高管,谙熟了名牌长笛的各个环节和工序。20多年的苦没有白吃,赵笛在想着怎么出手。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巧抢人家最得意的饭碗

  机会来了。10年前,波士顿一家老牌长笛企业难以为继,赵笛和人合作一举收购了它。不料两年下来,差点把老本都亏完了。原来吹长笛的包括中国人都只信欧美品牌,那些有名的演奏家更是想要手工长笛。铩羽而归,赵笛又生一计:主攻学生长笛。2006年,他和夫人合兵一处,组建了自己的长笛公司,生产推广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学生长笛。

  生产,销售,技术,人才,尤其是资金和品牌,哪一步,都难。因为不少欧美的长笛厂家,都是百年名企。要从他们那里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好个赵笛造笛。赵夫人坐镇波士顿,自己主外全球跑。长沙人在波士顿,比起“北京人在纽约”之难,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赵笛造笛,毕竟是要“抢”人家最得意的“饭碗”。但他的“抢法”别出心裁,是合作双赢:他在中国与美国最著名的品牌合作生产;又与美国最著名的厂家合作在全球销售。几年奋斗下来,终于事业初成。

  赵笛长笛,终成品牌:不但要会吹,还要会做

  赵笛造笛,不但造成了赵笛长笛——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命名并得到美国长笛界认可的美国品牌,还为中国培养了难得的长笛制作人才。因为,他在中国天津、湖北、大连办起了3家长笛企业。

  美国东部夜来早。波士顿郊外,赵笛的美国公司隐在厚厚的暮色之中。上得楼去,才见得银光闪亮。除了一般的高音长笛,记者还见到了少见的中音和低音长笛,甚至还有比人还高的超低音“大炮”长笛。

  赵笛告诉记者,现在,他的长笛已经在美国站稳脚跟,销售到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做手工长笛进军中高档市场。夫人的教学也越来越好,中国学生不少,欧美学生更多。更可喜的是,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吹长笛。他们夫妇的理想,就是不但要会吹,还要会做。把三代长笛世家做得兴兴旺旺。

  暮霭下,银光金光闪烁。夜色里,笛声清亮。赵笛为记者吹起了美妙的赵笛长笛。高中低音,“大炮”长笛,流出的全是那首“夜半三更”的“映山红”,听得人泪水打圈——那是对湘江的怀念,对家国的深情……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爱民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