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鸢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杨洲
文化大省湖南,近些年文化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统计显示,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出4605.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46.5%;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513.9亿元,“十二五”前4年年均增长超过16%;文化产业占全省GDP比重为5.6%,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西部排第一。
“‘十二五’是湖南文化体制机制持续创新的5年,是文化产业长足发展的5年,是文化惠民成果丰硕的5年。”11月20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金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改革发展为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在全国率先组建了湖南省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的“四统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
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推进国有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整合重组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等8大省管国有文化企业。目前全省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近4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325家,上市文化企业5家。
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出台《湖南省省管国有文化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建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社会效益考核权重占50%以上。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推进文化与旅游、金融、科技、体育、农业等融合发展。推动规划建设12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首批12个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文化与金融行业合作对接常态化,2015年对接会上200多家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参加,签约合作金额达207.8亿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新湖南”、“时刻”、“湖南微政务”等新媒体平台上线;芒果TV互联网电视和手机客户端点播量上升至10亿级。
推动文化“走出去”。“十二五”期间,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排名从2011年的第18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8位。湖南文化走进沪、深、港、澳、台两岸五地,并亮相泰国在当地掀起湖南文化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杨金鸢说,“十三五”期间,湖南将进一步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力、带动力、辐射力,努力提高全民文化消费水平。一手抓改革,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一手抓发展,全面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一核两圈三板块”的发展格局。开启新思路、培植新业态、打造新品牌、占领新高地、满足新需求,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升级版。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