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放在桌上,小志(化名)一口一口猛咽着;母亲一边用手机对着儿子录视频,一边关切地说“慢点、慢点”;父亲则坐在沙发上默默地看着母子俩。对于这个三口之家来说,昨日下午2时的这一幕,或许是过去四天以来最温馨的一刻了。
不久前的期中考试,桔园小学11岁的6年级学生小志,面对作文题目《谎言让我更幸福》只写下一百来字,来不及收尾。但事后他对母亲撒了谎,说自己作文写完了。
这次撒谎没有让小志更幸福,却让他尝到了四天挨饿受冻的日子。11月20日,桔园小学召开家长会,小志怕妈妈知道真相后责备他,于是在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了。
留下一张纸条后失联了
王女士回忆说,开完家长会后,下午6时夫妻俩回到家看到儿子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和同学测视力去了。但小志整晚没有回家,在附近也没有找到他。
到了第二天下午,还不见小志,晚上又是整夜未归;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打电话却提示关机。小志的父母没日没夜找遍了小志爱去玩的地方,并报了警;王女士还在朋友圈发了寻人消息,请求好心人帮忙找孩子。
幸运的是,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王女士一家终于在雅塘村的一家网吧外找到了儿子。
小志为什么会突然离家出走呢?王女士告诉记者,期中考试前,她要求小志语文考试作文一定要写完。
成绩出来后,小志考得不理想。“其实在成绩方面我对他并不是很严厉,只要求不要低于班上平均水平。但这次期中考试是他6年以来第一次给班级拖了后腿。”王女士说。
即便如此,王女士也没有过多地责备儿子。直到开了家长会后才知道儿子30分的作文题目只得了10分。按规定要求不少于400字的作文小志只写了百来字。王女士分析,眼看着家长会一开,自己向妈妈撒的谎要被拆穿,加上自己期中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班级平均水平,愧疚加上害怕,小志才决定偷偷离家出走。
回家后,小志告诉妈妈,这几天他很少睡觉,又冻又饿。不过雅塘村一位帮助王女士找到小志的网吧老板则告诉记者,他见到小志时看到他身上比较整洁,不像是几天没睡觉,估计小志是在同学家过的夜。
家长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
像小志这般年龄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离家出走的不在少数。那么,和这个年纪的小孩相处,父母应该如何做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娅炜。
毕娅炜认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很敏感,孩子内心很容易把父母对某一件事的否定等同于对孩子本身的否定,因此就会选择逃避。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首先要进行情感疏导,对孩子的情绪要感同身受,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要激发孩子的自主性,不要只一味灌输大道理。”其次是要无条件地关爱孩子,比如不能因为孩子成绩不好,犯了错,就一味地责备孩子。
毕娅炜还认为,父母要放下自己强加于孩子的期许或者苛责。孩子在外面受到心理创伤后,总是习惯性地回家寻求心理安慰,所以父母应该以一种倾听者的姿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倾诉与聆听成为父母每天的必修课。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邓艳红 巢好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