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11月23日,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三严三实见行动”活动中,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文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把“三严三实”贯穿到国资国企改革的全过程,动真格、啃硬骨头,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国企改革,效果显著。
移交企业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连日来,前往原华菱湘钢职工医院就医的市民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自该院换上湘潭市中心医院(南院区)的招牌后,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均有了明显改善。湘潭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陈斌强介绍,原华菱湘钢职工医院交由湘潭市中心医院接管,湘钢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好、更专业的公共服务资源。
“企业还承担所有的办社会职能,难以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据陈斌强介绍,目前,湘钢供水改造完成近七成,2016年上半年可完成所有18695户的改造;供电于2017年底完成所有1.7万多户改造。离退休人员、物业等分离移交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湖南很多老牌国企都由于员工众多,形成独立的社区,企业一度承担了员工居民供水、供电、供气以及物业管理和学校、医院等社会管理职能,包袱很大。
为此,国资委将社会职能移交作为深化改革、开展“三严三实”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截至11月初,中联重科、湘电集团等供电供水分离已签订协议或施工。另有11户国有企业已签订电移交框架协议。驻湘央企层面,截至目前已有44户央企正式实施水电分离移交。
实时调度,对口帮扶保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大,但我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平稳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文志强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干部都严起来、实起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为了稳增长,国资委建立企业“支帮促”服务工作联系责任制,设立10个支帮促对口服务小组,每个小组对口服务企业2至3家,一对一解决具体困难。目前,共发现实际问题109个,其中已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2个,督促企业解决的问题有24个,还在继续协调解决的问题有53个。
与此同时,国资委建立了“月分析、季调度、年总结”的调度分析会制度,原则上每月中旬举行监管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把握企业运营动态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运营问题、及时调整企业运营思路。
稳增长的重点在于稳投资,国资委鼓励企业尝试有利于“提质效”的新型投资方式和进入有利于“调结构”的新型投资领域。今年监管企业累计启动的PPP项目达11项,在总投资项目中占比达10%以上;投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5个,占比高达38%。这些措施为监管企业“稳增长”提供了必要的助力和后劲。
动真格啃硬骨头,举全委之力推进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是国企改革攻坚中亟待攻克的“堡垒”。“三严三实”教育开展以来,国资委以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举全委之力,动真格、啃硬骨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6月,省国资委提请省政府印发了《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工作实施方案》,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委主要领导组成的省国资委企业移交领导小组,下设10个移交接收联络小组,每组负责5至8家省直单位的具体对接工作,做到一家企业一个计策。
为强化督促落实,国资委实行一周一调度。今年7月以来,国资委主要领导共主持召开调度会15次,对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各联络小组参加各厅局座谈会20多次,前往3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做到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执行到位。
今年8月底,国资委共收到25个省直厅局报送的131户企业脱离方案,涉及资产总额2250.80亿元、企业职工29499人。9月中旬,完成第一批62户企业的脱钩移交工作,涉及资产总额963.58亿元、职工4755人。截至10月14日,共有8家单位报送了第二批企业脱钩移交名单,涉及38户企业,省国资委已研究提出意见报省政府。
一户一策、一题一解,打好扶贫攻坚战
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此,国资委党委按照“严”和“实”的要求,“一户一策”、“一题一解”,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平江县三墩乡车田村是国资委的扶贫联系点。这个村地处山区,占地大约11平方公里,人口3317人,全村精准扶贫户有77户,危房户135户,因病致贫38户,因学致贫42户,低保人口161人,残疾人82人。
针对这一状况,国资委提出了“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扶贫目标。采取全委上下齐动员,领导干部每人包1户,每个处室包2至3户,“一户一策”、“一题一解”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目前,党委班子成员已联系包干对象两次以上。同时,为改善该村的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对村上的一座危桥进行重建。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僻,村里无产业无经济收入。扶贫工作队结合该村旱地种植瓜蒌的实际,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以发展瓜蒌种植产业带动村级产业。拟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邀请精准贫困户入股分红,同时,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承销。目前,300亩面积的瓜蒌种植、架下养殖的立体产业模式正在实施,预计每年平均可获收益90余万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于振宇 余果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