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9年在长沙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局工作以来,陈贵平每天都在思考同一件事:如何把更多行业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中来,如何把更多劳动者拉进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下。
6年多来,在陈贵平的带领下,长沙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政策,将建筑工人、家政、物流等特殊行业、特殊人群,纳入工伤保险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了“长沙模式”。
为建筑工人撑起“保护伞”
2015年11月20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的病房里,近3个月不能独立行走的建筑工人康胜文缓缓走出病房,陪护左右的亲友们目睹这一刻,都热泪盈眶。3个月前,康胜文工作时不小心摔伤脊椎,导致下肢完全不能动弹。3个月来,工伤保险基金为他支付医疗、康复、生活护理等费用近10万元,终于让他重新站了起来。
截至2015年7月底,全长沙有40多万建筑工人得到了工伤保险,得到了这份意外事故发生时的“保护伞”。而这项工作,正是陈贵平履职以来一直着力推动的。
早在2009年,陈贵平就开始关心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贵平在一年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数易其稿,终于在2010年9月启动了长沙建筑行业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
打造工伤保险“长沙模式”
陈贵平的努力,并不仅限于建筑行业。多年来,他苦心钻研,先后出台了小型服务行业、季节性用工企业、住宅装饰装修行业、家政服务业、物流业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实施办法。目前,长沙市工伤保险政策已经覆盖了全部行业。
2012年8月,年仅25岁的牛晓兵在越南工地上施工时不幸被重物砸伤了颈部,成为一名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工伤保险部门不仅第一时间为他提供了系统的手术,还根据他会打乒乓球的特长,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计划。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牛晓兵一举夺得了乒乓球冠军。
同时,陈贵平打造的工伤保险“长沙模式”也在全国做出了表率作用。■记者 王智芳
互动
扫“Hi都市报”二维码
为“感动湖南”投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是央视在湖南地区唯一合作媒体。公众可关注本次评选活动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Hi都市报”为候选人投票。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王智芳
编辑: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