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撬动绿色金融杠杆 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常诸谈 编辑:李子璇 2015-12-11 16:13:32
时刻新闻
—分享—

  耒水自东向西在衡阳城北注入湘江。   童迪 摄

耒水自东向西在衡阳城北注入湘江。 童迪 摄

 湘江源头所在地永州市蓝山县被纳入我省重点生态补偿范围。图为蓝山县国家公园的秀丽风光。徐行 摄

湘江源头所在地永州市蓝山县被纳入我省重点生态补偿范围。图为蓝山县国家公园的秀丽风光。徐行 摄

  建成投用后的株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资料图片)

建成投用后的株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资料图片)

 临武县三十六湾风电场云海翻腾,绿意盎然。陈卫平 摄

临武县三十六湾风电场云海翻腾,绿意盎然。陈卫平 摄

  常诸谈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青山绿水的湖南要加快绿色化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需要重金属治理、脱硫脱硝、新能源等绿色技术,需要资金的投入,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要求。
  
  探索绿色金融,湖南敢立潮头。早在2010年,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区域性融资规划——《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系统性融资规划(2010-2020年)》,探索以金融助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
  
  几年来,我省高举两型社会建设的大旗,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在金融改革创新道路上奋力疾行,将绿色金融之“绿”挥洒成三湘大地耀眼的绿。
  
  绿色信贷助力两型社会建设
  
  面对绿色金融大潮,省内金融机构加快自身转型,“百花齐放”助力绿色发展。
  
  2012年,兴业银行长沙分行设立环境金融中心,并在湘潭设立绿色金融业务部。截至2015年7月末,该行绿色金融业务融资余额达到163亿元,投入到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领域的资金余额达111亿元。今年累计投放超百亿元、净增63亿元,服务支持项目和企业75个,成为我省两型社会建设和节能环保事业的金融主力军。
  
  2013年,长沙银行成立环保支行作为专营支行开展节能环保信贷业务,每年70%以上新增贷款均投向环保及相关产业,分别授信永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65亿元、长沙新奥远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2000万元、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0万元等。
  
  浦发银行、工商银行等通过信贷部门大力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业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平台不断完善
  
  加快建立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交易平台,高效整合各项绿色金融政策及服务,为金融资源与绿色产业资源有效对接提供载体。
  
  排污权交易探索环境管理新手段。湖南进入全国首批排污权交易试点,2012年7月,率先在全国成立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截至2015年7月,全省已累计实施排污权市场交易841次,资金总额达9827万元,交易化学需氧量1884吨、氨氮82.6吨、二氧化硫27512吨、氮氧化物3496吨。排污权交易制度成为推动企业减排、清洁生产的重要抓手。
  
  中部林权交易服务中心破解林农融资难题。2011年10月,我省成立中部首家区域性林权交易中心。四年来,中心累计发布林业产权交易、在线流转、林业资产评估等1540多万亩,成交额近52亿元,业务辐射四川、云南、广西、江西、河南等地。与省农行、农信社、建行、中信、民生、招商等多家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服务,累计获业务授信50亿元。
  
  PPP试点探索新途径。2014年,我省争取进入全国首批PPP试点,在株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长沙磁悬浮轨道交通项目先行实施。今年又有11个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PPP示范项目,总投资额约228亿元。全省目前已推出首批30个省级示范项目,总投资额583亿元。
  
  绿色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深化
  
  绿色金融产品多元化、全方位发展,加快绿色金融落地生根,为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建立全国第一支两型基金。省发展投资集团代表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发起设立并管理8支两型基金,总规模70亿元,投资34亿元。
  
  试点全国首批强制环境责任保险。涉及重金属及其他高环境风险投保企业2248家,保险金额12亿元,累计处理环境污染责任险赔案10起,理赔金额69.18万元。
  
  发行全国第一支流域环境治理债券。《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总投资达595亿元,为保障方案顺利实施,我省衡阳、湘潭、郴州等市以地方政府投融资公司为平台,2013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发行67亿元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带动近200亿元投资。
  
  在长株潭三市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试点,2012年6月,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与兴业银行长沙分行在长沙签署协议,获得1600万元绿色贷款,这是我省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加强绿色金融基础制度建设,规范金融秩序,为绿色金融发展优化生态环境。
  
  启动全国第一个环境信用评价。出台《湖南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全省联网,共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平台,2014年,对全省1425家企业开展环境信用评价,1182家企业得出评价结果。省环保厅专门下文要求各级环保部门督促环境风险不良企业整改,22家环境风险不良企业在下拨环保专项资金时被要求整改,将信用评价结果抄送省发改委、省工商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等部门,作为行政许可、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资金的参考依据。
  
  灵活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首创政府两型采购,引导资金流入两型产品、两型企业、两型产业。目前两型技术产品已覆盖141家企业,547个产品,政府采购目录中两型产品的比例达到10%,“十二五”期间我省政府两型采购预计超过4800亿元。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订《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在对湘江流域上游水源地区给予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财力补偿的基础上,对湘江流域跨市、县断面进行水质、水量目标实行考核奖罚,2014年奖罚总额6500万元。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水价方面,发布《关于抓紧出台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实施方案的通知》,目前已有7市出台了方案;电价方面,在全省范围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对节能减排实行价格激励,在全国率先推行统一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对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惩罚性电价政策;气价方面,从2015年1月1日起,全省实施居民用气阶梯气价。
  
  绿色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以两型社会建设为金字招牌,积极引进国外贷款、赠款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建设,为绿色金融发展架设起对接国外金融组织的生态文明之桥。
  
  统筹世行1.72亿美元贷款用于长株潭湘江风光带建设,通过世行项目的示范引领,长株潭三市累计投入100亿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共同启动了可口可乐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水资源保护项目“长江美丽家园计划”—浏阳河示范项目;2015年9月,亚行与我省签署关于共同促进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谅解备忘录,以亚太气候技术融资示范中心为平台,以市场化手段推动设立湖南省低碳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环保、水利、低碳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助推湖南绿色产业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金融制度是实现湖南绿色转型发展的制度基石。
  
  而今迈步从头越。长株潭试验区正马不停蹄地构造绿色金融创新的新蓝图,积极筹备争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点,突破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国际交流合作等关键领域,争当全国绿色金融改革的领跑者,打造全国绿色金融发展基地。
  
  (撰稿人 刘建华 王建勇)
  
  【小贴士】
  
  湖南绿色金融发展大事记
  
  1、2007年12月,湖南获批全国第一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2、2008年12月,湖南妥善处理全国首个环境污染责任险理赔案件。
  
  3、2009年9月,湖南发展集团成立,作为省级综合投融资平台,助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
  
  4、2010年6月,湖南发布全国第一个区域性融资规划——《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系统性融资规划(2010-2020年)》。
  
  5、2010年6月,湖南获批全国首批排污权交易试点。
  
  6、2011年10月,湖南成立中部首家区域性林权交易中心。
  
  7、2012年1月,湖南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试点。
  
  8、2012年6月,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获兴业银行长沙分行1600万元贷款,这是湖南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
  
  9、2012年6月,湖南启动全国第一个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在1100多家重点排污企业先行实施。
  
  10、2012年7月,湖南率先在全国成立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
  
  11、2012年,湖南建立全国第一支两型基金。至今,省发展投资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发起设立并管理两型系列基金8支,总规模70亿元,投资34亿元。
  
  12、2013年6月,湖南发行全国第一支流域环境治理债券——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总规模67亿元。
  
  13、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六部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改革发展专项方案》,专门就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进行金融创新作出了部署。
  
  14、2013年11月,湖南出台《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
  
  15、2014年11月,湖南获批全国首批PPP试点,在株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长沙磁悬浮轨道交通项目先行实施。
  
  16、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将建立绿色金融制度体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下达给长株潭试验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常诸谈

编辑:李子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