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商药局闹市杀虎酿酒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陈先枢 任波 彭芝亮 编辑:周芬 2015-12-18 16:01:03
时刻新闻
—分享—
  战国时期,湖南就有了酿酒、饮酒的习俗。《楚辞》中“楚沥”“醴”“酎”都是对酒的原始称呼。南宋时曾在岳麓书院讲学的理学大师解释“酎”:“春酿之,孟夏而成。汉亦以春酿,八月乃成。”前者今称“桃花酒”,后者称“桂花酒”“重阳酒”。因为这两个季节的气温适合发酵,出酒率高,湖南一些农村现今仍沿袭此俗。
  
  每日酒价当天统一划定
  
  清朝咸丰时期,湖南乡间贩酒的人开始充斥城市,城区槽坊酒业的人,为了维持生计,组建起了酒业工会,禁止乡贩进城卖酒。因这事还引发过争端,酿成讼案,后来长沙、善化两县重新规定,乡贩进城卖酒,必须加入酒业工会,才可肩挑贩卖,否则就送官府。当然,城区酒业也要领执照纳税。自此,酒业成为了正式行业。
  
  到了光绪初年,酒业繁华,但强行夺市、低价烂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酒业工会为了整顿行规,又定了新规矩:每日酒上市,由上街者按日到酒业工会共同议定,统一价格,不得私自涨落,违者议罚。
  
  屠夫穿武松戏服杀虎
  
  晚清至民国期间,长沙酒市场大体可分为烧酒、绍酒和药酒三大类。烧酒即白酒,优质烧酒清澈如镜,商家以“镜面酒”命名;另外又能在酒杯中堆出杯口而不外溢,又称“堆花酒”。粤汉铁路通车后,山西汾酒进入湖南。20世纪30年代,贵州茅台也来到了长沙。绍酒含酒精量低,为讲究养生之道的酒客所喜爱。药酒则以湖南商药局的虎骨酒、劳九芝堂(九芝堂前身)的参茸酒最为著名。
  
  说到虎骨酒,当时还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1931年中秋前后,湖南商药局为了在商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从浏阳买进一只雄虎,广而告之,吸引长沙市民哄拥至现场观看杀虎。凡参观者,每人还可获得一包槟榔,一时间轰动全城。那天,店家先将浏阳老虎麻醉后,将酣睡中的老虎抬到台桌,请来西湖桥杀猪“第一把刀”袁十三胖子屠宰。袁十三胖子还特意从湘剧戏班子湘春园里借来武松的全套戏服“恭敬”上台。
  
  家家户户蒸过年酒
  
  酒市有酒,各家每年还是要蒸点过年酒。蒸酒有专门的师傅,某一家人请他蒸酒他是不会来的,因为蒸酒设备很重,他在应许多家之约后,才会按居住地方的远近安排路线上门。乡下有“蒸酒打豆腐,称不得老师傅”之说,意思是,失误难免。因为气温条件和农舍卫生条件的关系,蒸酒味道酸、苦、杂或出酒率低的情况时有发生。蒸酒之日是酒徒们的节日,邀几个酒友,接一壶又热又香的谷酒,漫话桑麻,古风存焉。(文/陈先枢任波彭芝亮)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陈先枢 任波 彭芝亮

编辑:周芬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