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首例婴儿双肾移植手术成功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琪 余少杰 王建新 编辑:王嫣 2015-12-18 10:04:5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12月17日讯 29周的早产儿贝贝,体重仅1.9公斤,出生27天便因脑死亡离开这个世界。但他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延续,悲痛中父母决定捐献贝贝的器官,他的双肾被分配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名12岁的尿毒症患儿。

  日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的专家们采用世界首创术式,成功将贝贝的双肾移植给了这名12岁的尿毒症患儿。12月16日,医院宣布,患儿已渡过术后关键期,手术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极低龄、低体重新生儿双肾移植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移植难度极大

  12月14日,贝贝在长沙某医院被判定为脑死亡。悲痛中,父母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随后,他的双肾经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分配给了湘雅二医院的一名尿毒症患儿。

  “捐献者属于极低龄、极低体重新生儿DCD捐献,这种供肾,国内鲜有医院尝试,国外仅见零星报道,且成功率不高。”泌外器官移植科主任彭龙开教授坦言,尽管匹配成功,这个移植手术却难度极大。

  彭龙开教授解释,新生儿捐献,一般采用双肾移植的方式进行,即将供体双肾同时移植给受体。但由于极低龄、低体重新生儿的捐献者肾血管、输尿管开口极小,且长度很短,与供体对接时,端口大小差距大,很可能难以吻合,手术难度极大。

  首创开通血液“双车道”

  为确保手术成功,手术团队决定对传统的术式进行改良:器官获取时留取腹主动脉全长和胸主动脉,将主动脉近心端和受体的髂总动脉吻合、将主动脉的远心端和受体的髂外动脉吻合,将下腔静脉的近心端和受体的髂外静脉吻合。

  “通俗地说,我们就是在原有手术的基础上,为受捐者开通了一条新的血流通道。”彭龙开教授解释,通过血液“双车道”并行,手术时把不能及时流出肾脏的血液及时快速地流出,最大限度避免因血液在主动脉内淤积、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即便有小的血栓形成,也有很大的几率被血流冲走,避免了堵塞肾动脉引起栓塞的风险。

  按照传统的方法,负责肾脏血液流入的胸腹主动脉像一个倒T形,而改良后的方法,使这条通道变成了一个十字形。彭龙开教授介绍,这种变倒T形为十字形,利用主动脉远心端做流出道的方法是世界首创。■记者 李琪 通讯员 余少杰 王建新

  标志

  在双肾移植方面有新突破

  在麻醉师、手术护士等的配合下,经过四个小时的努力,手术团队采用世界首创术式成功完成手术,两个小肾脏同时排尿,帮助这名经历13个月漫长等待的患儿重获新生。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湘雅二医院还将一名出生仅59小时、体重3.5公斤捐献者的双肾移植给一名9岁的尿毒症女孩。这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极低龄、低体重的新生儿供肾双肾移植方面的新突破,也标志着我国该领域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琪 余少杰 王建新

编辑:王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