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二小的创意模型室内,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科教创意模型的拼装。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芙蓉区湘湖街道车站北路社区内的时尚健康科普馆建成对外开放后,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近年来,望城区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图为该区在部分区域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管理。 资料图片
今年9月,望城区获批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该区通过强化城乡统筹,加快均衡发展,首创“一镇一特”乡村休闲文化旅游模式,图为望城彩陶源村。长沙晚报通讯员 廖欣洋 摄
长沙晚报讯(记者 陈焕明 通讯员 杨保国)从LED照明到服务机器人,从智能交通到防灾减灾,从重大新药到食品安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着长沙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近年来,长沙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引领动力,全力推进民生科技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型单位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等,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全市民生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何让科技创新发挥更大的“核聚变”效应,走实走好科技创新服务和改善民生之路,长沙已走在前列。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望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新闻回放】
今年9月28日,经科技部等19部委批准,2014年度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名单出炉,全国共有29个单位上榜,长沙望城区便是其中之一。望城也成为长沙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近年来,望城区强化城乡统筹,通过加快均衡发展,全国首创“一镇一特”乡村休闲文化旅游模式,保护性开发了湘江两岸的古镇群落,靖港古镇、乔口渔都、铜官陶城等湖湘特色小镇焕发出灿烂光华,形成独具特色的“望城模式”。
上月底,国家旅游局确立的全国旅游优选项目——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在望城铜官正式开工。到2018年,长沙市民就能来这里领略千年前的陶瓷精品,尽情参观仿若盛唐时期的古街古镇,在重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石渚湖,还可欣赏唐代商船“黑石号”出航、交易的繁华景象。预计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的规模,可解决近万人的直接就业。该项目的开工也标志着望城区在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长沙实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起源于1986年科技部牵头提出的城镇社会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一定行政区域内,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支撑引领,在地方层面率先开展可持续发展探索实践,为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长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城乡统筹新典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保障了经费投入,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为星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过自主申报、科技部专家委员会审核、现场考察、国家相关部委联席评审等程序,望城区于今年9月批准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建设特色村镇群落、引领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为实验主题,进一步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认真组织实施《长沙市望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勇于实践先进发展理念,在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关键词 创新型单位
7年认定396家创新型单位
【新闻回放】
今年5月12日,在芙蓉区湘湖街道车站北路社区举行的科技周活动“小智多星擂台赛”上,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科技“小达人”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废弃物制作的实用家居品,引来了众人围观。最吸人眼球的当属现场摆开的机器人对抗台,小朋友们现场电脑编程、遥控操作,将机器人玩得团团转。
投资25万元的车站北路社区时尚健康科普馆也于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位于社区办公楼的三楼,总面积200多平方米,分为防灾减灾、健康生活、科普视听、少儿益智4个板块。记者在馆内看到,里面食品添加剂、平衡测定、气流投篮、人体成分检测仪等10多项互动多媒体设备一字排开,不少社区居民正玩得不亦乐乎。
今年8月,车站北路社区被认定为长沙市创新型社区,社区书记唐红英介绍,为了让社区居民零距离地体验科技的魅力,通过收集群众需求信息,社区开通了“科普”直通车,修建了社区科普休闲小公园,竖起百米长科普文化浮雕,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环保、健康、科技等知识讲座,使居民受到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社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省科普文明社区”、“长沙市科普示范基地”等60多项荣誉。
【长沙实践】
从2006年开始,长沙制定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经过几年的努力,2010年长沙市成功获批国家首批20个创新型试点城市。
为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市科技局于2008年在全市开展了“创新型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创新型企业、园区、学校、科研院所、机关、乡镇(街道)、社区、医院、中介服务机构等各种类型的创新型单位,把创新基因种植在城市的每个细胞。
7年来,创新型单位创建工作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深入开展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和技术创新,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创新型单位396家,其中企业193家、学校50家、乡镇(街道)36家、社区41家、医院17家、园区14家、区县(市)9家、科研院所11家、机关12家、科技服务机构(含公共服务机构)13家,基本覆盖了全社会主要领域,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科教兴市
培养创新精神从娃娃抓起
【新闻回放】
今年10月21日,在芙蓉区大同二小校庆10周年之际,该校迎来了一年一度“快乐童年放飞梦想”科技节。线控飞机忽高忽低地盘旋,引来阵阵喝彩;四轴飞行器轻捷灵巧地飞行,博得阵阵掌声;遥控越野车跨越障碍,引来阵阵呐喊与欢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体验创新”为理念的新思想。
记者了解到,大同二小以模型为科技教育特色办学,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航模,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航模校本课程。“课程包含航海、航空等方面,由老师搜集材料为学生教学。”大同二小校长曾伟文告诉记者,学生们在这项集科学性、趣味性和体能性于一体的科技特色活动中,不仅学到了像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课本中没有的知识,而且也开发出自己在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潜能。
“航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曾伟文说,从制作到起航,再到调试,每一步都有技巧和要领,比如组装模型时,有很多小零件,需要学生用镊子一点点粘上去,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要求。据了解,学校还专门采购了两台3D打印机,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要求设计、打印出航模零部件,目的就是让这些航模不仅能做出来,还能动起来。
【长沙实践】
近年来,长沙市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已连续举办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重点,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中小学科技教育系列活动,全面落实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各项任务,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宁乡十三中设置6间科技工作室,成立43名学生组成的创新社,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展览室、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学校4000多名师生人人都参与到科技教育中来。
2011年,长沙市出台《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每年评选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以鼓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有杰出表现的在校中小学生。今年长沙又启动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评定工作。一批“小小发明家”、“小小科学家”涌现出来,成为长沙青少年崇尚科学、爱好科学的典范。
关键词 科普基地
长沙已认定35家科普专业基地
【新闻回放】
一颗珍珠如何离开母体被加工成精美产品?一块钢板怎样变成一辆汽车整车?这些都可以在科普基地找到答案。今年5月17日,2015年长沙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万容科技废弃物资源化科学技术普及场馆等5个场馆被认定为长沙市第五批科学技术普及专业场馆(基地)。至此,长沙已认定的“长沙市科普专业场馆(基地)”达35家。
在这35家科普专业场馆(基地)中,既有大家熟悉的公园类如长沙生态动物园、省森林植物园等,也有依托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创办的专业场馆,还不乏依托相关企业创办的基地。记者在最新认定的万容科技申报的废弃物资源化科学技术普及场馆看到,不少市民利用周末前来参观。这个定位为“永不落幕的城市矿产博览会”的展示馆,面积逾5000平方米。该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展示馆二期建设的“生活垃圾生态工厂”示范工程即将投入运行,届时参观者可以通过生产现场,实地参观、体验生活垃圾从分类、收集、运输、预处理、破碎筛分到能源化转换的全过程。
【长沙实践】
自2010年起,长沙启动科普专业场馆(基地)的认定工作,并出台《长沙市科学技术普及专业场馆(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按照该《办法》,长沙市科普专业场馆(基地)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由公共财政投资建设或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功能、专业特色突出、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或基地。科普专业场馆(基地)要求常年向社会公众开放,全年累计开放时间不少于200天。每年“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等节假日期间对有组织的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观给予免费或优惠开放,时间不少于20天。
5年来,这35家场馆(基地)在宣传创新发展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其条件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更加规范,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为社会力量办科普、推动科普投入多元化、普及科学知识等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
5000个创新创业项目一决高低
【新闻回放】
今年4月26日,“众泰杯”第十二届长沙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来自全市8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参赛,中南大学刘子康等完成的“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获全场唯一特等奖,并捧走了众泰汽车大奖。
用完的电池要如何处理一直困扰着不少市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子康和他的“小伙伴”在4年时间里走遍了湖南10个市州的40多个调研点、200余个社区,回收废旧电池14万节。
刘子康介绍,为了找到变废为宝的方法,他们总共经历了800多次试验,102次失败,在103次时终于试验成功,打破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瓶颈,研发出“火法-湿法联合工艺技术”体系,获得了有效回收镍、铬等高价值金属的专利技术,让废旧电池成为工业原料的宝库。
“我们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去回收点收集电池,每次都是满满的。”刘子康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已在长株潭、娄底等地设置了800多个回收箱,并成立了湖南Risa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现在已经有了一条投资上亿元的生产线,逐步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
【长沙实践】
长沙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是由长沙市科技领导小组主办、市科技局及有关单位承办的市域竞赛活动。从200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有20多所高校近5000个项目参赛,412个项目获奖,参与大学生2万多人,利用科技将海虾变淡水虾、多功能保健型脊柱矫正器、移动终端太阳能膜房车智能系统……一大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2014年和2015年大赛各设特等奖一个,分别奖励比亚迪轿车、众泰云100纯电动汽车1台。同时,根据大赛规定,获奖项目在长沙成功实现创业的,按照长沙市委、市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规定,给予了不少于10万元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持。该项活动持续时间长,在大学生中影响广泛,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焕明 杨保国
编辑:李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