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立身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水土流失是我省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威胁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湖南省水利厅关于湖南省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的公告》发布之际,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振全接受了本报专访。
问:为什么要开展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并向社会公告调查结果?
答:在全省范围开展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并向社会公告调查结果,是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11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4条规定,“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五年对本行政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分布、类型、面积、危害、变化趋势以及防治情况进行调查”。
今年,省水利厅完成了全省范围的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还对长株潭绿心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重点调查。今天在《湖南日报》发布《湖南省水利厅关于湖南省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的公告》,正是依法行政、依法履责的体现,旨在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唤醒全社会水土流失忧患意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问:我省水土流失呈现减缓趋势,请问是什么原因?
答:与1999年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相比,我省水土流失有所减轻,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全省经济社会逐步转型,城市化率提高,农村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农林业生产活动强度降低,坡耕地、荒山等得以休养生息,为自然界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我省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林草植被生长迅速,植被覆盖度提高较快,因此农村地区的水土流失明显减轻。
二是全省实施了一大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如水利部门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林业部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发改部门牵头实施的石漠化治理工程等,建成了一大批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和林草设施,成效显著。
三是随着《水土保持法》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各级水利部门持续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行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水土保持进党校等宣传教育活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搞好水土保持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自觉行动,破坏水土保持、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现象已大幅减少。
问:我省“十三五”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监测预报等工作都取得长足进展,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逐年下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城市开发区等重要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要求不断提高,能源、交通、水利、市政等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
“十三五”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说,“十三五”期间,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有4项。
一是科学规划。2016年底前,各级都要编制完成水土保持规划,完成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分,作为以后工作的指针。
二是抓好预防。全面贯彻水土保持工作“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在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全面实施重点预防,提高防治标准,严控人为水土流失。
三是全面治理。以增加投入、转变理念、规范管理、保障质量为主要手段,对全省主要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分类指导,开展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主体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建成一批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
四是强化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我省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专项验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监督、检查和管理等“事中管理”,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在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动态监测,逐步建立监测评价与开发管控、监督执法、考核问责的联动机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符正良 柳德新
编辑: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