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 “多点”支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冒蕞 编辑:刘飞越 2016-01-06 10:12:56
时刻新闻
—分享—

  “多点”支撑

  ——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系列解读之五

  相关链接:开拓发展新空间 激活发展新动力
       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 为什么是“一核”
       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 如何三级鼎力
       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 “四带”联动

  湖南日报记者 冒蕞

  单丝难为线,独木不成林。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实现“三量齐升”,必须持续不断培育众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中提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其中的“多点”,就是“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一些特色园区,形成多个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色明显、产城融合的新增长点”,“多点”开花,必将支撑起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的绚烂图景。

  对接国家战略,做强一个个“地区增长极”

  新近数据显示,湖南园区总数达到140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达16个,几乎所有县市都有了省级以上园区平台。

  这些园区,就像散布在夜空中的繁星,一齐发光,才能点亮整个湖南21万平方公里的版图。

  2015年5月24日,湖南迎来了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授牌,这也成为湖南对接国家战略打造区域发展增长极的新壮举。

  未来3年,湘江新区将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建设等2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近1200亿元,以此带动湘江新区建设全速前行。新区甫一问世,便伴随着强大的集聚效应,无疑将成为“多点”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

  从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一系列“国字号”园区,到各类省级特色园区,“多点”中的每一个“点”,都集聚着自上而下个层面的政策、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无不扮演着当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台柱子”角色。

  “谋划区域发展新格局必须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建议》起草工作小组负责人告诉我们,“多点”指代的这些园区放在当地来看,就是一个个“地区增长极”,把这些“增长极”进一步做大做强,才能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最终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下一步,如何实现“多点”更大的发展?“关键是紧密对接各项国家战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专家朱翔列举了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众多国家战略,“省里今年也相继出台了对接这些战略的实施方案,园区作为这些项目和举措落实的主要抓手之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将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

  “园区要当好‘高富帅’。”朱翔在进一步阐释时打趣地说,“帅”就是要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方针淘汰清退落后产能、“僵尸”企业等“丑”的成分,为发展腾出空间;“高”、“富”就是要根据园区发展定位进行产业布局,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优质项目。

  突出特色,延伸产业链

  湖南各地的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各不相同,如何通过“多点”这个发展主平台来放大这些优势?关键在于突出特色。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的探索极具典型性。2013年起,株洲高新区提出打造以“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为支撑的中国动力谷,目前已经纳入科技部和湖南省共建项目。

  这一举措并非空中楼阁,与“动力”相关的产业基础雄厚正是株洲的特色。多年来,株洲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集群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均取得良好业绩,仅2013年就实现总产值80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0%。

  特色的凸显,带来了实打实的成效。2014年,株洲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工业总产值1635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新增至105家的情况下(2013年统计数据),排名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位居第40位。

  在岳阳云溪,一座绿色化工产业园则将循环产业的独特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省级园区对接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的独特资源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针对两家驻区大厂的需求引进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大厂的固废物和废液,实现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园区内形成了多条较为完善的化工产业链条,上一家企业生产时剩余的废料,成了下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当地政府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实现循环对接,每年节约成本6亿多元,企业平均节约成本10%以上,能耗和污染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突出特色,可以形成差异化优势,提升竞争力,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和过剩产能。”省政协经科委主任、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吴金明认为,各个园区应当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顶层设计,引进相关联的实力企业和优质项目,形成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条。

  而纵观全省各个成效显著的特色园区,很重要的一个共性在于把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学研结合摆在了突出位置。对此,省科技厅副厅长罗亚军认为,下阶段各个园区应当着力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进一步引进科研院所、创新型人才进驻。

  产城融合,演绎新蝶变

  对进入全面小康攻坚期的湖南而言,“多点”还将承担起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前者是城镇化的依托,反过来城镇化建设又会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质升级。”《建议》起草工作小组负责人分析,园区作为承载产业的主要平台,推进产城融合势在必行,这也正是充分发挥“多点”辐射带动作用的方向和思路。

  湘潭经开区就是产城融合的成功样本之一。这些年,该区大步迈开了产城融合步伐,让单一的生产型园区向宜居宜业的滨江新城加速蝶变。

  走进湘潭经开区滨江新城,可以发现,以路网建设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也逐渐拉大了新城的骨架,城区不断向周边“生长”。九华第一中学、九华和平小学、九华德文化公园、湘潭中心医院九华基地等项目的建设,更进一步满足当地市民的文化、教育、医疗等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方面,步步高、新都汇、红星美凯龙等集金融、商业、娱乐、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入驻,众多高档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让新城的综合服务功能愈发完善。

  关于推进产城融合,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喻湘认为现代服务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方面,要加速推进现代商贸业发展,完善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服务,聚集新城人气;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现代金融等园区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用繁荣的三产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坚实的承载平台。

  2014年,该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01.6亿元,其中服务业完成收入511.5亿元,同比增长27.9%,随着产城融合的步伐,服务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产城融合的蝶变不仅仅发生在湘潭,株洲高新区的新马新城、娄底经开区的水府国际新城、衡阳高新区的来雁新城……一个个园区逐渐成长为产业新城,集聚人气、辐射周边、刺激产业发展的能量越来越强。

  《建议》起草工作小组负责人认为,从建设规划、产业布局、政策引导等层面共同发力,就能让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得更加紧密,让园区迸发出更强大的增长活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冒蕞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