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万邵商闯东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编辑:王娉娉 2016-01-23 09:43:02
时刻新闻
—分享—

  25

  2015年,邵阳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5家。

  292

  邵阳市境外投资企业达292家。

  邵东商人张跃鹏、张坤在老挝投资建设的鲲鹏实业。 通讯员 摄

  老挝,邵商投资建设的橡胶产业园。 通讯员 摄

  阔步海外

  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在“一带一路”弄潮的湘企,除了华菱、中联、三一这样的大企业,也有许多中小企业,前赴后继,抱团出海。其中,在东盟的邵商,就是一股令人惊叹的力量。

  在老挝、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等地,到处都是邵阳人兴办的红木加工厂、橡胶加工厂、柴油机厂。上10万邵阳人,在东盟经商创业,投资行业主要为摩托车、空调、手机、家用电器、五金工具、日用百货、农产品加工等,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越南湖南商贸物流工业园、印尼湖南工业园等,全部由邵阳商人投资创建。

  从挑货郎担到摆地摊,再到小商品交易,最后进行实业投资,十万邵商备尝艰辛,在异国他乡闯出来一片自己的新天地。目前,邵商在东盟投资总额达15亿多美元。

  挑箩卖货,白手起家

  1988年,邵东县宋家塘村“头脑活络”的农民张英,从报纸上和与友人交谈中了解到,紧邻云南西双版纳的小镇磨憨可以通往老挝。张英与大儿子张跃进、好友李竹林等人,筹了数千元前往磨憨小镇,准备找机会去老挝做生意。这是宋家塘村最早一批出国闯市场的农民。

  地少人多,经济落后,生存的压力迫使邵阳人外出谋生。上世纪80年代,手头没几个钱的邵阳人,从“地摊经济”、“扁担经济”起步,从纽扣、牙刷、锅子、小五金等小商品做起,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向全国,走进东盟。

  “云南离老挝很近,邵东商人创业之初,基本上走的是云贵路线,很自然就把眼光投向了老挝。”老挝湖南商会会长刘小民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挝比中国大概落后20年,没有工业,几乎什么都缺,90%以上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需要进口,是个巨大的市场。

  最早去老挝创业的邵东人,饱经气候、语言、疾病的多重困扰。最初边境没有完全开放,出入境手续繁杂,而携带商品则需缴纳重税。为了绕开边境检查,第一批挑箩卖货的邵东人,开始翻山越岭、昼伏夜行进入老挝,开掘了一条谋生的新路。一路上吃过野菜野果,经受边境湿热的气候和蚊虫、蚂蚁的叮咬,睡过路边墙角,语言不通,就用计算器来讨价还价。

  凭着吃苦霸蛮的精神,邵阳人在东盟闯出一片天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打通了邵商“走出去”的通道。

  亲带亲,友帮友

  张英们“走出去”,带动了邵东人前赴后继到老挝经商。

  上世纪90年代,张家的另外几个年轻人张跃鹏、张跃疆、张跃武、张跃文也相继来到磨憨。经过挑箩进村摆地摊的艰苦经营,积累了最初的原始资金,开始在磨憨租下门面,拥有了各自的小店,经营老挝所需的小商品小五金,后来又相继到老挝投资实业。

  现在,宋家塘村有数百人在老挝经商。最开始随张英走出的李竹林等人,都在东盟闯出了一片天地,李竹林的后人如今在老挝做汽车配件生意,资产不菲。4万多邵东人就这样“亲带亲、友帮友”走进老挝。在老挝首府万象,繁华的宏克亚星商业街和三江口小商品城,更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邵东街”、“邵东村”,门店70%以上由邵东人经营。

  “邵商在东盟的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邵阳人很团结,内部互助帮衬的老乡情怀很重。”越南湖南同乡会会长赵战军说,背井离乡的邵阳老乡,有的实力强底子厚,便经常赊货给一些小户或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经营户,让他们渡过难关。而“沾亲带故”的老乡互相帮助就更不用说了。

  面对利益,邵阳人密切协作不互相拆台,发现商机,共同分享,而不是闷声发财。通过“亲帮亲、邻助邻、你带我、我扶你”的方式,邵阳人境外经商办企业的规模日渐扩大。

  湖南目前在境外成立的10家境外湖南商会,以邵商发起成立的就占了5家。老挝湖南商会、泰国湖南商会、越南湖南商会、印尼湖南商会的会员基本上是邵阳人。邵商通过境外商会平台,抱团合作。

  天宽地阔,大显身手

  张跃鹏1999年到老挝做生意,第一个汽车配件店开在琅勃拉邦。之后兴办实业,开设水泥瓦厂,打破了沙湾拿吉省泰国石棉瓦对市场的垄断,牢牢掌握市场话语权。2010年,张跃鹏在老挝首都万象注册了鲲鹏实业老挝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老挝第一家集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为一体的综合工厂。现在鲲鹏实业年营业额过亿元人民币。

  “在东盟的邵商,自发地由贸易为主转向产业投资,由各自为战无序经营转向有组织的有序经营,由散兵游勇式的经营转向注重产业链配套和园区集聚的抱团经营。”邵阳市商务局副局长尹显武说。

  目前,邵商创建的境外工业园中,泰国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已经有12家企业入园;老挝湖南工业园第一期20公顷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已有13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8家企业已动工修建厂房;越南的“东盟-湖南商贸物流工业园”已有36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入园企业达33家,商贸物流园已经运营。

  投资从广度转向深度。邵商境外投资企业以前大多停留在贸易和加工制造业层面,近年开始进军红木、钢、金、钨、镍、铜等有色金属和稀有木材等资源领域。据介绍,目前,邵商在缅甸投资铜矿2个,在老挝投资煤矿2个、金矿1个、红木加工厂11个。

  还一部分邵商开始向房地产等基础设施领域拓展。如张跃鹏在老挝投资的钢结构公司,在老挝建筑界已具有较大影响。

  在东盟打下了一片天地,邵商正将眼光投向更广大的世界:老挝的红木产品通过国内深加工后,再卖向欧美市场;皮具箱包进入欧洲市场;部分邵商甚至在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开设连锁超市……

  ■相关链接

  东盟邵商,风头正劲。2015年1至12月,邵阳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5家,总投资达31560万美元,同比增长16.36%,新批境外企业的数量、投资规模和投资金额,名列湘西南片第一、全省第三。至此,邵阳市境外投资企业达292家,总投资达117983万美元。

  湖南目前在境外创立了10个工业园,以邵商为主创建的就有5家,成为了湖南省对外投资的亮点;湖南目前在境外成立的10家湖南商会,以邵商发起成立的也占了5家。

  域外心路

  “走出去”,没有捷径

  赵战军

  东盟有商机,但并不是大发横财的地方,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且需要苦心经营。

  以越南为例。越南人口多,近1个亿,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今后,越南将是东南亚一流进出口市场和商品集散地。但是,中国商人在这里有的赚得盆盈钵满,也有的输得倾家荡产,我在越南湖南商会这几年,就见到了很多痛哭流涕的“淘金者”。到越南之前,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和心理准备,尤其要有吃苦的准备。

  最早来东盟打拼的那一代邵阳人,吃得苦,能霸蛮,我自己的生意也经历了多次坎坷,我转了几次行,硬是在越南闯了出来。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怕吃苦,而且抗压能力不行,往往经历一次挫折就偃旗息鼓了。眼下的越南以及东盟其他国家和地区,一夜暴富的传奇已经越来越少,更多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我建议在开始投资前,最好用两到三年时间,对当地政策、市场以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最好懂点当地语言,什么都依赖当地的翻译,很可能错失良机,有时造成误会,甚至被骗。

  “走出去”当然也要有信心,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未来小企业走进东盟,会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服务。我现在也正运用互联网的平台,帮助湖南的企业开拓东盟市场。

  (作者系湖南省驻越南商务代表处首席代表)

  异域轶事

  张坤:曾住异国茅草屋

  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由于父母在老挝创业,80后张坤曾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虽然家境在邵东当地还算富裕,内心总是有些失落。

  2001年,张坤初中毕业,父亲张跃鹏回家接他一起到老挝过暑假。

  几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老挝古都琅勃拉邦省。站在自家的汽车配件店,张坤第一感觉是惊讶和心酸,原来父母在老挝并不是什么“富人”,父母吃了不少苦。

  店面没有一面砖墙,墙体用竹席围住,屋顶盖的是老挝当地百姓编织的稻草。门由一块一块木板嵌起来,每天开门关门必须一块块地拆与拼。吃住和店铺都挤在100平方米的茅草屋。

  张坤在老挝过起了两个月地铺生活,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但也感到在父母身边的快乐。每天天刚亮,他把一块一块木板门打开,虽然忙碌,却有一种安稳踏实的感觉。

  张坤父亲老挝语说得不错,每天在外送货接货;母亲在家忙着卖货,晚上关门后,还要做家务,整理生意上的单据,直到深夜,天天如此,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好在父母辛苦经营,生意做得不错。邵东的亲戚朋友也由此“拉帮结伙”赴老挝经商,最后在琅勃拉邦聚集了上百号人,经营不同的生意,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慢慢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

  过了那个暑假,张坤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后来他与父亲一起在老挝成立鲲鹏实业,生意越做越大,仍时时想起2001年那个暑假的阳光和汗水,那是所有邵商都曾走过的路。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