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31日讯 近日,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热线96258,称长沙河西岳麓区金峰小区附近菜市场有一个“无人菜摊”。“没人吆喝,没人收钱,每个人挑好了菜,自己过秤,把钱放在旁边的篮子里。”
“无人菜摊”是如何做到让人自发、自觉的?本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探寻背后故事。
【奇事】
“无人售菜,自选自付”
“无人菜摊”就在岳麓区金峰小区附近的一家菜市场。一个蛇皮袋子,上面放两个小菜篮,就成了一个简单的小菜摊。
“无人售菜,自选自付”。菜摊前,竖着一张写有八个大字的纸牌。大字下方标注着小字的价目表,如“青菜三块钱一把,萝卜一块五一斤”。纸牌旁边是青菜、萝卜等时令蔬菜。
1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无人菜摊”前时,几名顾客正各自挑选着蔬菜。一位阿姨麻利地挑了一把青菜、几个萝卜,过秤后把6块钱菜钱放进了一旁的篮子里。记者发现,装钱的篮子里,已经积累了20多元菜钱。
【缘由】
照顾老伴无暇顾摊
顾客的自觉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记者采访后意外发现了隐藏在背后的一段让人倍感心酸的故事。
“菜摊主是我们的老街坊,一位70来岁的老娭毑。”买菜的王阿姨告诉记者,由于老伴生病卧床多年,这位老娭毑只能每天清晨整理好菜摊后回家照顾老伴。“来买菜的多半是熟人。”
紧邻“无人菜摊”的摊贩刘阿姨表示:“遇到第一次来买菜的人,我们会跟他说这个娭毑家里的事,听完后基本上没有赖账的人。”据介绍,“无人菜摊”迄今已“营业”七年。
【背后】
贫困夫妻相依相守
在这个大雪纷飞、新春将至的特殊时刻,记者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在金峰小区找到了摊主丁时英老人。
穿过狭窄昏暗的楼道,走进老人居住的屋子,一股浓烈刺鼻的中药味传来。丁时英老人正在炉火前熬煮中药。空荡的房子里,没有像样的家电。里屋的床上躺着另一位老人。
记者得知,今年70岁的丁时英老人是常德人,躺在病床上的是她的老伴刘长友,“瘫痪在床已经好几年了”。2009年,丁时英老人带着老伴来长沙求医。为了节省开支,两人借住在亲戚家里。
每天凌晨5点天不亮,丁时英老人就要起床帮患有银屑病的老伴擦拭身子。5点半服侍完老伴,丁时英又要忙着熬药、煮饭。做完这些已是早上6点,她得出门去自种的菜地里摘菜。为了维持日常开销,她在小区的空地开辟了一块菜地,挑拣新鲜蔬菜去卖。拾掇好“无人菜摊”,丁时英又马上赶回家照料老伴。
【心酸】
年货是半箱橙子、12个苹果
丁时英老人说,老伴刘长友退休前是常德一家船舶厂的职工,负责保卫工作。年轻时因工作原因负过伤,因此落下多种病根,导致如今皮肤溃烂、红肿,甚至骨头坏死。
两位老人育有一女,已经嫁人,同样体弱多病。女儿和女婿外出打工,一边挣钱,一边求医。
让丁时英老人稍感宽慰的是,退休后,她和丈夫加起来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每个月“无人菜摊”赚取的微薄收入,能勉强维持老伴一个月的医药费。
年关将至,在这间阴冷狭窄的房间内,记者发现并没有什么像样年货。“怎么没有?”丁时英老人咧嘴一笑,从床底下拉出一个纸箱,那是半箱橙子、12个苹果。“怕下个月的医药费不够,我只取了200块来置办这些东西。”
■记者 张浩 实习生 王燕
互动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对这个“无人菜摊”的故事感兴趣,如果您想帮帮这对艰难生存的老夫妻,请拨打本报热线96258,通过记者与他们取得联系。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浩 王燕
编辑:李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