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平湖——浏阳株树桥水库
潇湘大道防洪工程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
梅溪湖人工湿地公园
沩水水闸调蓄工程
坪塘砂石基地效果图
洋湖湿地景区实拍
湘江大道防洪工程
社港农村安全饮水水厂
(本版图片由长沙市水利局提供)
周云武 李治 李曼斯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写下名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长沙水以湘江为地理标志。湘江穿越长沙主城区,时而浩浩荡荡,时而沉吟漫步。从南往北,靳江河似一弯明月,龙王港小巧精致,浏阳河忽缓忽急,捞刀河蜿蜒回旋,沩水河奔腾欢歌,五条主要支流构建出湘江长沙段的骨架水系,形成优良天然水域50余万亩。
中国城市建设和管理进入全新发展期,湘江在长沙城市品质提升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与水和谐共处、相生共荣充分体现了湘人的智慧。“十三五”开局之年,长沙将从源头上重点治理湘江及五大支流,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五河”汇春水,开启新时代!
上 篇 捷报频传的“十二五”
“十二五”期间,是长沙市水务事业投资最多、标准最高、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五年来,全市共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60亿元,比“十一五”增长45%。水利改革和管理取得新突破,水务队伍总体素质显著提升,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水务,水务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独一无二:长株潭串联成库区城市群
过去五年,长沙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462公里城乡堤防(千亩以上堤垸)完成达标建设286公里,列入国家规划的588座病险水库全部完成除险加固。全面完善防流域洪水、城区防内涝、山洪灾害、水工程突发险情应急等预案,战胜了多次强降雨、2013年持续干旱天气的袭击,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建设完成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工程蓄水量6.75亿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心水源地。开展库区水利项目建设,完成泵站改造134座,堤岸防护104公里,涵闸处理244处,确保了枢纽建设目标的如期实现。
总投资达63.8亿元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于2015年底完成建设。该工程坝址位于望城区蔡家洲,以改善湘江通航为主,兼有保障供水、灌溉、改善环境、公路交通、发电等多重功能。综合枢纽形成的库区,将岳麓山、昭山等景区连为一体,使长株潭串联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库区城市群。
全国首创:砂石工厂化生产
2012年开始,长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河道及砂场综合整治行动。库区范围内140余家砂场全部被拆除,80余艘采砂船全部清退。
湘江库区上下游新建6家大型砂石基地,采取国内首创的封闭式工厂化生产,全面规范砂石生产、经营秩序。水利部向全国推广经验,并在长沙召开全国河道采砂管理现场会。
开展河滩清理、深坑填埋和岸线修复工作,完成土方46万立方。开展“一江三河”综合治理,河道种菜得以根治,清理岸滩垃圾3万余方,完成生态披绿7000余亩。湘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非法采砂和地摊砂场几乎绝迹,全国各地前来学习长沙经验的城市络绎不绝。
加强截污治污,完成了“一江五河”101个排水口截污改造。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了湘江库区管理委员会,升格了水务综合执法支队,出台了库区和河道岸线属地管理奖惩办法,启动河道和水资源信息监控系统建设,提升了河道管理能力。湘江及其主要支流水质环境明显改善,确保了库区水质安全,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长沙县桐仁桥水库被评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示范单位。
获评全国节水示范城市
“十二五”期间,城市供水能力由195万吨提高到 225万吨,增加1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77万吨提高到137万吨,增加43.8%。新建农村规模水厂44个,集中饮水工程120处,全市2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面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制度,率先全省施行阶梯式水价政策,完成“一户一表”和节水改造30万户,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0座,日处理能力137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8%。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完成雨污分流和排水管网改造1000公里,改造城区电排站79处,增容2万千瓦。
综合水处理能力提高了,水的质量如何?为保证市民饮用水的安全,长沙供水公司对水质进行水厂随班专检、水厂化验、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长沙监测站三级检测,再经长沙市水质检测中心系统监测、检测,确保水质安全。长沙水质检测中心早在2007年7月就已开始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十二五”期间,长沙市水质检测中心完成多次升级改造,检测能力扩大至水源水、生活饮用水、水处理物质等12类产品220个参数,达到国家级实验室标准。“一直以来,长沙的自来水水质均优于国家标准,市民可以放心饮用。”专业人士表示。
打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
农村水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推行水利建设“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新举措,各级投入和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掀起了自农业学大寨以来最大的建设热潮。完成了50%的主干渠疏浚、80%的骨干山塘清淤、40%的灌区改造,51公里病险渡槽处置47公里,水利基础设施集中建设进入攻坚收关和转型升级阶段。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推介长沙经验,两年内三次在长沙召开全省水利建设现场会。
2015年,全市开工建设水利工程3万余处,完成15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山塘清淤扩容5.86万亩、沟渠疏浚1769公里,整修小河坝347座,更新改造小型抗旱机埠101处,农田水利“毛细血管”基本打通。
列入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全面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被列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省政府批准了建设方案并实施。率先全省出台《长沙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在2015年省政府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一。
2015年长沙启动雷锋湖-龙王港等一批河湖连通工程建设,望城半岛成功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同时,全面开展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内52条中小河流完成治理28条,开慧河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经验全国领先,被水利部推广。启动洋湖垸湿地公园、西湖、月亮岛等8个水利风景区、10个城市内湖、15个核心洲岛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6处、市民亲水休闲场所100余处,长沙“山、水、洲、城”特色得以彰显,风光更为怡人!
下 篇 “十三五”治理核心:“一江五河”
“十三五”期间,长沙将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牵引,全面加强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努力提升承载能力,服务长沙整体发展需要,为建设“三市”提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支撑。争取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2020年全面建成水生态文明,实现水利现代化。
在发展理念上,由“功能型水利”向“生态型水利”转变;在建设规划上由“单一项目”向“整体推动”转变;在工作重心上由“注重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在管理机制上由“传统模式”向“改革创新”转变。主要工作重点是围绕“四个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以“一江五河”(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龙王港、靳江河、沩水河)治理为核心,5年内投入400亿元,着力抓好防洪保安、饮水安全、河湖连通、水环境治理和湘江库区管理等重点工作。
将水留下来
围绕将水留下来,加强蓄水工程建设。重点是建库筑坝,增蓄保水,提高雨洪资源的利用能力,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拟新建椒花、白石洞、大坝塘3座大中型水库,扩建马尾皂、南康、梅田3座中型水库,对21座小型水库进行改、扩建,完成19座水库、49处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完成水库联合调度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雨洪调蓄,旱枯调剂。
让水流起来
围绕让水流起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实施防洪排涝、河湖连通工程,增强水源调配能力,解决区域性缺水问题。实施烂泥湖防洪圈堤防加固工程、朝正垸堤防、开福区湘江堤防、潇湘大道堤防、长沙县城市防洪加固建设。完成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靳江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桐溪湖—观音湖水系、雷锋湖-龙王港-梅溪湖水系、圭塘河水系、杨家湾水系、黄金河水系、大众垸水系6个水系连通项目,努力让水流起来,改善水质环境。
使水净起来
围绕使水净起来,全面强化生态措施。实施截污治污和生态净化措施,提升水体质量。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新、改、扩建开福、岳麓、新开铺、苏托垸、长善垸等8处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出水厂水质标准。加强湿地建设,新建解放垸、东湖、苏托垸等11处湿地建设,发挥湿地对水的净化作用。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利用泉水冲水库建设河西应急水源,在星沙、永安、洞阳3个园区增加应急水源。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建设,两年内让全市农村人口饮上“放心水”,农村集中式供水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长望浏宁水质检测站(所)全面建成并有效发挥作用。
把水管起来
围绕把水管起来,积极完善管理手段。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理湘江库区等重点水域、河道和涉水工程,从严打击违法行为,施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利建设和管理权力下放,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县级管理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基层水管站(所)能力建设,全面完善软硬件管理手段、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提升管理效率。 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化,中型以上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在线实时监控。推行水利工程投、融、建、监、管五职分离,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实行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
“十三五”开局之年,长沙将加强重点项目规划,全面实施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进一步完善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将争取6-8座大中型水闸列入2016年中央水利投资项目计划;启动浏阳市椒花水库、宁乡八家湾水库、浏阳河朝正垸5.5公里堤防达标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实施龙王港——雷锋湖水系连通工程、圭塘河水系连通工程和配套湿地建设;启动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长沙还将启动水务信息化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前期研究和设计工作,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水务信息监控指挥系统建设,使全市主要河道、水源地、水库、堤防、涵闸、泵站等重点水利工程,实现实时在线监控管理,提高水务管理能力。
一江五河澄澈,惠及千万湘人!
[NextPage]
保护湘江 人水和谐
陈 中
近年来,水生态、水安全、水保障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问题。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将水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加重视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水利投入的重点转向水生态建设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建设,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的治水新思路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14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国务院“水十条”提出要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省委、省政府将湘江治理和保护列入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在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等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长沙快速行动,结合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开展“碧水”专项行动,有序推动湘江治理和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湘江主要河段水质基本保持在地表三类水以上标准,确保了湘江库区的水质安全,得到了省市领导高度评价。2015年6月26日,全省在长沙召开湘江保护现场会,省长杜家毫主持会议并做重要讲话。长沙市介绍了在湘江保护和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当下的长沙正处于在加快建设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让长沙“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以水环境治理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水和谐发展。2015年6月,市长胡衡华对水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要以创建水生态文明市为目标,做好“十三五”水利建设规划,将城市发展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城市河流水质、水环境问题。规划工作以湘江库区为核心,突出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沩水等湘江一级支流治理,促进全流域水质环境改善,构建以“一江五河”为骨架的生态水网。
未来几年,长沙湘江保护的总体思路是: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牵引,以贯彻落实“一号重点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水环境保护,提升湘江水承载能力,服务长沙整体发展需要,为建设“三市”提供有力的水支撑。在“十三五”期间,拟投入400亿元,完成以湘江库区管理、防洪保安、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和水环境治理为核心的五项重点工作,努力让水“留下来”、“流起来”、“净起来”。
长沙市围绕湘江及主要支流水质水环境改善,启动了 “四个规划”和“三项可研”的编制工作。“四个规划”即浏阳河、捞刀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湘江新区水生态体系建设综合规划、沩水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长沙市城市防洪规划。“三项可研”即浏阳河、捞刀河流域内水源工程项目可研工作、捞刀河水系连通工程和水源地达标建设可研工作、河流闸坝工程新增除险加固及兴建可研工作。这些工作将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
君住湘江头,我住湘江尾。同是长沙人,共亲一江水!
(作者系长沙市副市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云武 李治 李曼斯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