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紫鹊界梯田的守望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锋 编辑:康晓乔 2016-02-06 10:14:15
时刻新闻
—分享—

  走进紫鹊界核心景区海拔800米的月牙山观景台附近山坳内,如果听见沧桑的新化山歌,那一定是奉光海扯开嗓喊的。2011年5月,记者在当地采访时被他的山歌吸引,4年来一直用镜头记录着这个乡村坚守者。

  65岁的奉光海每天都朝五晚九地劳作,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梯田没人耕种,他看着心疼。2011年,他一口气揽下了闲置的20亩梯田,黑米、紫米、香米,普通大米,都是他的“儿子”。他依旧沿袭着老祖宗传统的耕种方式:不施肥料,手工拔草。

  春天,他独自戴着斗笠,光着脚在田里播种、插秧。俗话说:“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然而,过了国庆,村里的稻子基本收完了,他的还有两成没收割完。一天下来,只能收割6丘田。今年冬天气温骤降那几天,当记者赶到紫鹊界梯田时,已是白雪皑皑,奉光海的很多稻子都被冻在地里。

  十多年前,奉光海带着独生子南下打工。两年后,儿子在广东四会“失联”,奉光海揣着儿子的照片四处寻找,却音讯全无。

  没寻到儿子的奉光海回到紫鹊界龙普村,和老伴种田为生,“我儿子可能回不来了,不能连房子都建不起。”听说奉光海要建房,有人说他是痴人说梦话:靠3头猪、5头牛、30多只鸡和20亩稻田,能建房?事实上,奉光海多年来精心耕种农田,有了一些积蓄。

  村委会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已向当地政府部门为他和老伴申请了低保,还发动村民多给他家一些照应,让二老过得舒心一点。

  2015年11月底,奉光海的建房计划付诸行动。周边的村民赶来帮工,12月5日凌晨3时30分,百多号乡邻帮忙盖木房。村民各司其职,“升起!升起!升起!”的号子声越喊越急,两个木扇面被拉起后开始上梁时,天空已现鱼肚白。奉光海心情大好,时不时抬起头,看着新房一点点成型,他笑开了花,“感谢乡亲们帮忙!”

  小年夜,记者又一次赶去,当天已经开始盖瓦,“过年住进新房是不成问题咯!”邻居告诉记者。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来,看到奉光海的新房基本竣工,大家都为他高兴,还拿起手机查询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他看。“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住新房。”奉光海说。

  记者手记

  奉光海像极了我郴州永兴老家的邻居那样坚守着大山,为了孩子,为了房子,每天在田里奔忙。在这里,有升起的缕缕炊烟和记忆中的浓浓乡愁。奉老汉建房当天,我凌晨3时从长沙出发,5小时赶到龙普村,就被响彻山谷的上梁号子震撼了。

  4年来跟拍奉光海,希望用时间来丈量这个普通人背后的故事。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每个家庭都有着生生不息、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是一个紫鹊界梯田美景中的一个小小角落。倘使这八万亩梯田能这么生机勃勃下去,多美……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锋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