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首次”三个“全新”——嫦娥五号2017年将取回第一抔中国月壤。 新华社 图
谈及“十三五”规划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国人大代表、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中将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建议,近地轨道到月球轨道的地月空间,将是未来人类发展的战略空间,我国建成空间站、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后,应该把地月空间开发利用作为历史性目标进行战略规划。
载人航天提升国家实力
航天对国家总体科技水平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被美、俄等国家的实践所证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同样也牵引了原材料、元器件、现代工艺、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快速进步,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观体现。
除世界普遍规律外,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资源有限、科技水平相对不高的条件下,独创了大型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如今,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家重大工程、重大专项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件”。
各国抢占未来太空探索制高点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载人航天对一个国家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世界各主要国家如今纷纷布局未来的载人太空探索。
张育林介绍,美国提出了重返月球、载人小行星探测、载人火星探测等发展方向,俄罗斯虽然面临经济困难,但始终难舍登陆月球的雄心,欧洲把建设月球基地作为规划的讨论内容,日本和印度也在做月球探索的积极努力。
各国都在超前谋划,抢先部署。特别是美国,提出了控制太空、主导太空的理念,意图在人类未来的新战略空间拥有规制制定权和控制权。
空间站之后瞄准地月空间
与美、俄两国在当年美苏争霸背景下发展载人航天把政治影响作为主要目的不同,我国载人航天更加遵循科技发展本身的规律,走累加进步、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明两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验证空间站建造需要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2020年前后,将建造3舱段60吨级的中等规模空间站,完成第三步。
空间站之后是什么?张育林介绍,相关部门和专家已经开始谋划,并且有了目标指向——地月空间。
张育林说,太阳能发电最主要的部件是电池板,其原料是二氧化硅,而这是月球上随处可见取之不尽的资源;月球极地和地月空间的小行星上有水,可以电解成氧气和氢气,作为航天器的推进剂。这两个条件结合起来,使地月空间建造太阳能电站成为可能。
除了能源,地月空间还可为人类发展提供高位置资源、矿产资源等。张育林认为,开展地月空间载人航天活动,既是我国三步走战略的有机衔接,也可以为火星探测等深空载人探测奠定基础。
“因此,谋划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既不会是简单地登月,也不会是目前很难实现的载人火星探测,而是从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角度,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和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谋求开发利用地月空间。”张育林说。■据新华社
声音
4500米载人潜水器
将研制完成
全国人大代表、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颜开7日表示,我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研制,并完成海上试验。我国将在今年启动万米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
全面应用国产化技术和装备
颜开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2009年至今六年的不懈努力,4500米载人潜水器课题组突破了钛合金载人舱球壳研制、超高压海水泵研制、低噪声一体化磁耦合电动推进器研制及充油锂电池研制这四项关键技术,并完成了潜水器的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工作。
“目前正在开展潜水器主要系统的自主研制工作,预计两三年内能完成。4500米载人潜水器将全面应用国产化技术和装备,充分并综合考虑了潜水器的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和维修性。”他表示。今年启动研制万米载人潜水器关于中国是否会研制万米载人潜水器,颜开表示,根据科技部最近发布的重点研发计划指南,国内将在今年启动研制工作。相关单位已经启动该项目的论证工作和部分技术的攻关工作。
今年启动研制万米载人潜水器
关于中国是否会研制万米载人潜水器,颜开表示,根据科技部最近发布的重点研发计划指南,国内将在今年启动研制工作。相关单位已经启动该项目的论证工作和部分技术的攻关工作。
“承受11000米水压环境的材料、结构、通讯、能源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这个万米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中国的科学家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深度的海底进行科学考察和作业,探索未知的海底世界。”颜开说。
■据新华社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王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