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掠影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 2016-03-14 09:34:01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县开慧河通过实施小流域治理,重现碧水清波。

  通过开展湘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沙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提升。图为浏阳河风光。邓霞林 摄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市水土保持防治监督站提供)

  陈永刚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基础。

  抓好水土保持工作,留住绿水青山,是江河治理和国土整治的根本,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及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以来,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水利厅的精心指导下,长沙大力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全市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91平方公里,水保生态建设质量明显改善,发挥出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实现全市“六个走在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长沙市属于南方红壤区(南方山地丘陵区)——湘中低山丘陵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范围内,属易发生水土流失区域。”长沙市水务局水土保持防治监督站站长谢卫宁介绍,根据全省2000年水土流失调查结果,长沙市水土流失面积为1322.9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1.19%。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强化治理,至2015年,依据全省第三次水土保持遥感调查数据显示,自然状态下长沙市水土流失面积约为91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7%。

  “但由于长沙开发建设力度很大,调查估算年度开发建设施工动土面积达40平方公里以上。”谢卫宁说,因此,目前长沙可能发生水土流失面积应为95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8%以上。

  近些年来,由于乱砍伐现象减少加上生态自然修复,农村水土流失日趋减少,一些重点水土流失地区经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加快,开发建设项目增多,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仍然不容乐观,植被遭到破坏、裸露土地、裸露山体、扬尘污染等现象仍然对长沙的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加大对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这也正是长沙的努力方向。”长沙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增加介绍,当下的长沙正处于加快建设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实现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城乡品质倍升的关键时期,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水环境治理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水和谐发展”的工作要求。在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等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长沙快速行动,结合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有序推动湘江治理和水土保持等工作。胡衡华市长多次对水务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要将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水土保持治理实现“三增加、三减少、三改善”

  “十二五”以来,长沙市着力部署开展以水生态环境提升、改造,提高水生态承载力的各项措施,以湘江库区水环境提质改造工程、浏阳河和捞刀河两河流域综合治理保护等重点项目为龙头,争取并落实了众多水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四项任务,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认真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以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全方位服务意识,努力实现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计水土保持投入5522.76万元,减少自然水土流失面积190多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逐步得以控制。

  长沙县开慧河的治理,是长沙市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的一个典范。只见蜿蜒的河道宛若飘逸的“绿带”,岸边绿树成荫,远处青山含翠;两厢的村容村貌也大变样,通过改水改厕、建设污水管网、开展村庄绿化,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大改善,开慧河里的小鱼小虾又回来了,一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秀美风光。

  李增加介绍,长沙市在开展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实践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工程、林草措施相结合,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集中、规模、连续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为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确保工程建设长期发挥效益。

  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以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为主,辅之以必要的人工措施。按照省里的部署,长沙市积极探索生态修复的机理和管理机制。通过封育保护、舍饲养畜、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村新能源和生态移民等措施,按照“小治理,大封禁”的原则,在大区域封禁治理的基础上,对局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辅以相应的人工措施,将人对自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大面积的生态修复,探索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好路子。

  目前,长沙市水土保持治理实现了“三增加、三减少、三改善”的显著效益,即增加了基本农田、增加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群众收入;减少了耕地流失面积、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减少了贫困人口;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好前置审批与执法监督

  水土保持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社会公益事业,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与支持。

  长沙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面对纷至沓来的各个重点建设项目,长沙市发改委、环保局、交运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坚持凡是没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均不予立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带头实施《水土保持法》,对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开工建设,并积极联合各开发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督促开发项目建设单位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及时组织审查审批,对辖区内在建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执法检查,抓好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得到落实。

  加强监督执法,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长沙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体系建设,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审批管理,热情服务项目,加大规费征收,狠抓竣工验收,并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2011年以来,全市审批落实的水土保持项目1621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423处,覆盖了大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有效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1068万余元,有力支持了水保生态项目建设。特别是能源项目、房地产项目,均较好地落实了水保方案和规费,有力地带动了其他大量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监管工作。

  与此同时,长沙市打造了中科院长沙农业环境研究基地和宁乡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两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中科院长沙农业环境研究基地位于长沙县金井镇境内,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省农业委员会、长沙县人民政府等联合共建的野外试验研究基地,主要开展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流域环境和重要过程监测、面源污染防控决策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宁乡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朱良桥乡,现已形成集水土流失治理、科研试验、科技示范、科普宣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基地。

  除水土保持专项工作外,长沙市实施的湘江库区水利建设、“两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保护,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大型项目,均对湘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沙水生态环境提升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日之长沙,绿水青山带笑颜;

  明日之星城,品质城市再升级!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