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投诉者中有不少是网购打假人,因为大多年轻,因此被称为新生代“王海”。和老一辈打假人不同,他们非常低调,尽量避免见诸媒体,频繁在网上买假打假,让很多违规经营的电商十分头痛。
前两年从实体店转战网上打假的邵阳人王军(化名),在不透露真实姓名的前提下,讲述了自己多年打假的经历,以及网购打假群体的酸甜苦辣。
■记者 甄荣 通讯员 贺力平 实习生 李玉婷
律师提醒
如何防范和应对
网购欺诈?
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律师何亚伟提醒各位消费者,网购前应根据电商平台卖家销售量大小、买家评价和商品品牌参数等信息进行挑选,在付款前要用交易平台官方聊天工具,与卖家进行详细的在线沟通,彻底将商品的详细信息、售后服务、退换货条件等重要信息了解清楚后再进行购买。
此外,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要保存好订单信息、付款信息、交易记录、与卖家的聊天记录、快递单号、发票或账单等资料,要对购买的商品拍好照片,用录像、摄影等方式保存商品存在瑕疵或虚假宣传的证据。如果通过微信购物,付款时务必使用转账方式而不是发红包的形式,且在转账中备注此笔款项的用途、购买详情。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便于消费者通过平台、消费者协会或政府监管执法部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向法院起诉,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十倍赔偿”生效当月投10万买假
28岁的王军个头中等,黝黑结实,不熟悉的人很难将他和网购打假人联系在一起。
3月下旬,王军将在当地法院和虚假宣传的电商对簿公堂,这次打的是烟台某葡萄酒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网店销售的红酒宣传能防治癌症。他请求法院认定对方虚假宣传,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退还货款并给予三倍赔偿。
“去年10月以后,我主要打的是食品,因为最高可以获得十倍赔偿。”王军如今每月在网上买两三万元假冒伪劣产品,去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10月1日起生效后,他更是在当月投入十来万元买假打假。
“一个月投入10万,是因为《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十’,即退还货款并按货款十倍给予赔偿。”王军发现网上很多食品电商都存在标示不合格或虚假宣传的情况,“网购打假蕴藏巨大商机”。
“酒类电商是我们打假的重点。”去年6月王军发现某酒业公司网店销售的红酒原料及辅料表中标注有微量二氧化硫,但并没有明确微量的程度,无法从配料表中了解最大安全饮酒量。他网购了110瓶红酒,要求对方退货并按10倍价格予以赔偿。索赔遭拒后,王军在当年10月将酒业公司和生产商一起告到法院。
庭审过程中,被告了解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013年8月1日以后生产、进口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的葡萄酒,应标明具体含量。酒业公司销售葡萄酒时,也应对其销售商品的品质和标示尽到法律规定的注意义务。最终被告同意原告退货,并支付王军货款10倍的赔偿金。
2
从网下转型打到网上
王军今年才28岁,但打假的历史已经有12年。他最初打假是2002年,那时还在读高中,应邀帮大几岁的朋友跑腿到超市买假货。
刚做打假时,王军和很多初入这行者一样,遇到了多起索赔失败的案例,有时是因为对方的问题并没严重到需要赔偿的程度,有时被投诉方收摊走人,无法再找到对方。“那时购买金额不大,索赔失利就当花钱买个教训。”
2012年,因嫌单位工资偏低,王军辞职做起了专业打假人。刚开始他一个月也只买两三千元的假冒伪劣商品,积累经验后慢慢增加了购买数量和金额。
“邵阳市商场不多,打了几次假后,自己都不好意思总是去了。”王军看到近两年网购越来越火,于是转向到网络上打假。“网络打假不会总是打同一个电商,这样不仅提高打假成功率,索赔时也不会有顾虑。”
和王军一样,很多职业打假人见网络打假空间更广,纷纷转向从网下转战网上。随着网络打假者越来越成熟,打假的商品种类也从日常消费品扩展到汽车、珠宝等高档商品。
3
怕电商拒卖不敢出名
和老一辈“王海”、长沙职业打假人喻晖不同,王军这样的新生代“王海”都比较低调,从不主动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即使接受采访也反复强调不要写本名。尽管王军很低调,但在业内已小有名气,省内乃至国内多地工商部门都留下了他的投诉记录。
“出名对网购打假者来说不是好事,低调是职业需要。”王军介绍说,网购打假需要购买产品,但很多违规经营的电商被打一回假后,都不敢再做打假者的生意。“我和不少网购打假者都遇到电商宁愿付违约金也不发货的情况,因为他们知道这样能少赔很多钱。不过我们也有对策,让亲戚朋友帮忙下单购买,收货后再以他们的名义索赔。”
对于拒绝赔偿请求的,王军会选择到当地法院起诉。因为索赔数额不是太高,加上请律师到外地应诉劳神费力,不少电商在收到诉状后会主动协商赔偿事宜。王军通常也会适当让步,让对方少赔一点,这样能更快协商解决并收到货款和赔偿款。
现在王军每月花两三万元在网上买假冒伪劣产品,基本上能获得两到三倍赔偿,食品类能获得更多甚至十倍赔偿。在他看来通过打假获取赔偿并无不妥,自己是一个合格的职业打假人,不像少数人以打假为名敲诈勒索,“这是基本的职业操守”。
4
勤学善学
才能适应挑战
网购商品不断更新换代,网购打假者要勤学善学,才能适应时代挑战。“现在很多电商的宣传页面易逝、易改,打假者要固定电商虚假宣传的确凿证据,索赔才有胜算。“王军为此仔细研读了《广告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找出网页中最关键的虚假宣传内容,有时在网上采购高档商品时,还会借鉴沿海同行的做法,运用“公证云”取证。
“公证云”是国内云技术电子数据取证综合服务平台,它能为用户提供前期取证、中期存证以及后期出证的一站式证据服务,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子数据取证过程中遇到的取证手段有限、证据效力不高以及传统公证服务模式便捷性不够的问题。3年来,越来越多的网购打假者和王军一样,运用这款工具采集证据。
5
“共享”“联动”
成业界“新常态”
跟以前“职业打假人”多为个人“单打独斗”不同,很多网购打假人更喜欢抱团,组建QQ群和微信群,“共享”“联动”成为业界新常态。王军就加入了多个打假QQ群和微信群。因为网购打假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有人擅长打食品、有人擅长打白酒和红酒,大家在群里相互学习,互相帮助,遇到不好对付的商家,就集思广益。
网购不受地域限制,一个打假者发现某家网店的商品可能存在问题后,可以发到QQ群和微信群里,让大家一起讨论判断,并联动打假,让制假售假者付出更大代价。王军近期就向外省同行取经,然后举一反三,在网上购买同样或相似问题的食品打假。
“个人的时间、精力和专业能力有限,如果大家在群里分享打假线索、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能大幅提高打假效率和成功率。”王军认为网购打假者对净化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网上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等情况仍大量存在,监管部门因为人手有限,无法一一及时发现和查处。网购打假者就像“啄木鸟”一样“捉虫”,“啄木鸟”多了,网购市场也就净化了。
虽然现在每月靠打假能获取不菲的收入,但王军非常期盼自己有一天失业,“这说明假货在中国已没有生存的土壤,我相信那时自己能再找到适合发展的行业。”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甄荣 贺力平 李玉婷
编辑:李子璇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