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爱为孤儿搭建温馨家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李子璇 2016-03-24 15:41:27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美国慈善组织“半边天”基金会建立的“模拟家庭”新和家园内,12岁的舒舒(右)三言两语把一旁的“妈妈”逗得开怀大笑。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美国慈善组织“半边天”基金会建立的“模拟家庭”新和家园内,12岁的舒舒(右)三言两语把一旁的“妈妈”逗得开怀大笑。

 12岁的曹飞坐在琴房内练琴,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专门给像他这样的孩子安排了义工、社工在院里授课,孩子们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弹琴、唱歌、画画等特长。 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12岁的曹飞坐在琴房内练琴,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专门给像他这样的孩子安排了义工、社工在院里授课,孩子们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弹琴、唱歌、画画等特长。 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
  
  编者按
  
  他们是不幸的,因为重病、残疾等原因,他们被父母遗弃;但他们却又是幸运的,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他们得到了众多关爱,精心的治疗、细致的抚育、耐心的教学……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就是498名孤残孩子的大家庭。
  
  为了提高孤残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十三五”期间,长沙市委、市政府将投资两个多亿在雨花区打造长沙首个多功能儿童福利院,为长沙的孤残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立足新起点,回顾往昔,展望未来。本报特地推出连续报道和活动,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未来,期待社会各界伸出双手,用爱为他们共建温馨家园。
  
  “让孤残孩子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这是498名孤残孩子的“家长”、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龙环一直执著的理念,也正因为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这里的孤残孩子收获了更多的爱和关怀。
  
  福利院走出了留学生
  
  嘴角微微上翘、眼睛弯弯像半月,点开可可的微信头像,你会感受这个女孩的自信、开朗,让你根本无法把她与孤儿两个字联系起来。
  
  “只靠一个人的努力是完成不了这个梦想的,没有院里的鼎力支持,就不会成就今天的我。”几年前,可可在福利院的支持下,完成了自己的留学心愿,这在很多普通家庭都是无法想象的。如今,可可学成归来,和朋友在深圳创业,美好的前程已然铺开。
  
  可可刚出生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被长沙一位善良老人收养。12岁的时候,老人去世,可可被送到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原本学习优秀的她,觉得生活没了希望。在福利院老师、阿姨一次次促膝谈心、一点点的关心下,她重新振作起来。
  
  当高考不理想的她放弃三本而参加了雅思考试,并被马来西亚一所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录取时,一次次的“选择”都得到了院里无限的包容和支持。“家里的孩子,能因为没钱不让读书吗?”龙环如是说。院里从并不宽裕的内部经费中拿出一笔钱,再为可可募集了部分爱心捐款,资助她完成了留学。
  
  为每个孩子打好基础,让他们站到更高的平台上起飞,这是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
  
  孤残孩子弹奏人生圆舞曲
  
  来到寿星公寓的13楼,这里是未成年孤残孩子们的乐园。
  
  在东边尽头的琴房里,一阵叮咚悦耳的琴声传来。打开门,你会诧异地发现钢琴前的演奏者竟然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正认真地练习着。
  
  “这个孩子弹得相当不错,尽管枯燥,依然每天都坚持练琴,已经学了两年多了,还到外面参加一个钢琴比赛,得到了金奖呢!”12岁的曹飞被老师表扬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身体原因,他没办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学校上学。为此,院里专门给像他这样的孩子安排了义工、社工,在院里授课,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弹琴、唱歌、画画等各种特长。
  
  曹飞的心愿和许多爱玩游戏的男孩一样,“我最喜欢上电脑课,希望以后能当程序员。”
  
  在寿星公寓13楼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各色奖状,其中最多的是一个叫范鸿宇的孩子的奖状,去年他刚刚荣获了长沙初中数学竞赛的一等奖。
  
  “这个孩子非常聪明、非常开朗。”孤残孩子得到这样的评价非常可贵。6岁的范鸿宇入院时,烧伤特别严重,经过多次手术才恢复到如今的样子。经历过懵懂期也经历过叛逆期,在爱和包容中,他成长着。院里举行活动时,小主持人中总有他的身影,他从不吝啬与人分享他的快乐。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通过专业社工和爱心义工介入,帮助孤残儿童挖掘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潜能,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爱
  
  “妈妈做的饭菜最好吃,今天的菜我都喜欢。”中午,12岁的舒舒笑得甜,说话也甜,三言两语把一旁的“爸爸”、“妈妈”逗得开心极了。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这就是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美国慈善组织“半边天”基金会建立的“模拟家庭”——新和家园。
  
  妈妈阳彬彬爱笑爱唱歌,把家里布置得十分温馨,四周挂着各种娃娃,还养了几条鱼。她和丈夫的独女已经上大学了,两个人都很爱孩子,3年多前加入了这个“模拟家庭”项目。如今,除了舒舒,他们还有两个不到一岁的孩子笑笑和星星。
  
  之前,舒舒的两个妹妹是婷婷和豆豆,同样患有重度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经过3年的悉心照顾,婷婷和豆豆状态变好了,去年被收养到了外国。阳彬彬打开电脑看到两个孩子的照片,依然忍不住落泪。
  
  如今的笑笑和星星同样是重症患儿,两个孩子夜里轮番闹着,不仅要喝牛奶、换尿片,还会有一些抽搐等突发状况,闹个整夜也不奇怪。“每晚睡前我抱着她们走一走、说一说,她们就能睡好点,特别依赖我。”阳彬彬的丈夫是个军人,也是孩子们最依赖的爸爸。阳彬彬和老公有个共识,“要带,就当自己的孩子带。”
  
  从新和家园、祖母计划,到大姐妹小姐妹、彩虹计划……不断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孤残孩子的养护水平,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直在探索,给他们更好的成长环境。
  
  不遗余力救治重症孤儿
  
  “大家都说,哪怕是亲生父母,也未必会拿这么多钱来治疗我。”长沙市第三医院病床上,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长大的孤儿王吴对院里的感情已不是“感激”二字可以表达。
  
  她左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站立困难,经过数年的肢体康复训练,基本能行走。仅1992年到2013年,她就接受过三次髋关节大手术以及多次小型矫正手术。治疗费用先不说,仅需要更换的关节价格就高达几万元,“医生说国产的5万元,保10年,进口的要7万元,可以保30年。”渴望重新站立的王吴向院里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实际上,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资金并不宽裕,从有限的资金里挤出这么大一笔费用谈何容易!出乎意料,经过慎重考虑,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竟然答应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讲人性、讲尊严,这是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以贯之的服务理念。
  
  这里的长沙蝴蝶之家儿童临终护理中心,也是全国第一个儿童临终关怀中心,专门针对16岁以下、预期寿命6个月以内的孩子开展专业化、人性化护理。从2009年至今,先后有122名孩子在该中心接受了临终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心理慰藉、生活照料等服务,其中有50名重症儿童存活了下来转入其他班组,有12名孩子在恢复健康后被收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李子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