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3月22日,“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队伍从河南三门峡市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汾。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800多年前,金人元好问的一首词,记录了两只大雁坚贞的爱情故事。述说他赴试时,在汾河边遇一猎人。猎人将一对翱翔天空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最后竟撞地而亡。
元好问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向猎人买了这两只雁,将它们合葬在汾水边,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写了这首“摸鱼儿”,即人们熟知的“雁丘词”。
无独有偶,2014年,在雁类重要的越冬地黄河长垣湿地的滩涂上,一个无良青年在麦田里投毒,导致大量豆雁死亡。当地志愿者宋克明带人日夜清扫拌毒的玉米,并趁黑夜把大雁的尸体埋掉。湖南鸟友周自然关注到后,决定把“跟着大雁去迁徙”05号碑立在长垣,并将它叫做“雁丘”。他在碑文中写道:“……愚民贪而投毒,致雁群死,全国震惊。呜呼,人视为小恶,于鸟则为大难,于环境则为灾难。有好事者怀土葬雁,妻梅子鹤之心,古与今同。噫,古之雁丘不存,今日之宋君怀土葬雁,见者皆泣。此雁丘,非彼雁丘,然心相同也!谨立此碑,并录此词,使仁爱之心,永垂不朽。”
不久,周自然收到临汾市民王霖珐的留言。他提出是否把“雁丘”这块碑立在临汾,因为这里是“雁丘词”故事的发生地。周自然未能满足他的要求,但他们从此成了情投意合的鸟友。
通过网上交流,周自然得知,王霖珐是非常专业的环保人,对当地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了如指掌。候鸟何时来,何时走,数量多少,有何异常,他都一一做了记录。他关注种群,也关注个体,他持续关注一只苍鹭15年,故事可以写成一部书。从社区到学校,他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环境和鸟类保护。妻梅子鹤之心,正如元好问写的:“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周自然在微博中,曾这样记述:临汾雁丘,元好问在此赋得千古情诗。重阳次日,鸟友王霖珐在此守护迁徙的鸿雁,夜过五更,长空雁叫,徘徊此处,鸟亦有灵,同问世间情为何物,殊甚异也,集句一首: 一片蜇鸣千里白,半轮雁叫五更残。天南地北双飞客,淡然一笑过千山。
本次“跟着大雁去迁徙”小天鹅跟踪直播活动,一个重要的安排就是寻访元好问的雁丘,活动的名字就叫“雁丘问情”。见面后,60岁的王霖珐把大家带到汾河边,指着一个大土丘说,这里原名“落雁滩”,本地民俗学者认为这就是元好问词中的“雁丘”所在。大家一路沿汾河看鸟,随着他的指点,小天鹅、豆雁、白琵鹭等一一呈现。见到有人采野菜,他就告诉大家野菜的学名,在《诗经》里叫什么。
短暂交流,让志愿者对他肃然起敬。而他本人,作为“跟着大雁去迁徙”的铁杆志愿者,则坚韧地守护着洞庭湖到西伯利亚的候鸟迁徙通道。
谈及洞庭湖,王霖珐对记者说:“舜帝南巡,崩于九嶷山,山西是舜帝的故里、二妃的老家,你们是来看亲戚呢!”
23日,春雨霏霏,临汾市志愿者联合会、临汾顺风车俱乐部贾凌义、李国华等30位志愿者一大早聚集汾河边,与跟踪队伍一起雁丘问情,共同祝愿鸟道平安。
交流结束,大家回头看到王霖珐推着他的自行车渐渐远去。记者突然又想起元好问的那首词:“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编辑: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