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4月12日讯(记者 孙敏坚 通讯员 吴义国)“喝上了甘甜的井水,家门口通了水泥路,今年种下了猕猴桃,我们村一定能打翻身仗!”今天,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营盘村村民向忠兰领着全家在地里忙着种植红心猕猴桃。“这是省委党史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新气象!”他高兴地说。
营盘村共232户1034人,居住分散在5个山头,过去,30%的村民处于温饱线以下,人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2015年初,省委党史研究室来到营盘村开展驻村帮扶。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志初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通过抓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特困农户帮扶,让全村“不愁衣和粮、不误读书郎、不怕病和残、不缺路和房、不必漂泊去远方、光棍成家都有丈母娘。”
扶贫工作组把修路、改水作为首要工作,筹措资金完成近20公里通组公路的硬化,打井20口,结束了全村“走泥巴路、喝泥巴水”的历史。
工作组在走访时发现,村里过去种过烟叶、葛根、半夏等,但缺乏资金、技术,都亏了本。村民只敢保守地种传统产业——柑橘,却因为管理不善和销售不畅,也不赚钱。工作队请农科专家对土质进行化验,发现营盘村土壤富硒,适合种植高山水果和培育黑木耳。工作组争取到了无息贷款,提供黑木耳种植技术,还联系公司签订供销合同。今年春节前一采摘,试种的30亩黑木耳赚了90多万元。
如今,营盘村的14户危房和无房户全部搬进新房,3公里稻田防洪堤修通在即。“今年还准备扩大黑木耳种植面积至100亩,发展150亩红心猕猴桃,吸收更多贫困户和返乡劳动力参与进来。”扶贫工作组组长吴必文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敏坚 吴义国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