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走班制”将成常态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京 编辑:胡芳 2016-04-13 09:01:35
时刻新闻
—分享—

  4月8日下午,湖南地质中学,高三毕业班的同学庄严宣誓,要以最佳的状态冲刺60天,迎接高考的到来。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记者 田超 通讯员 龚焱 摄

  “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4月12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谈起高考改革的目标时,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如是说。对于我省新高考的“3+3”模式,记者采访了部分中学校长、高校招生负责人、教育专家以及学生,大家普遍表示看好,因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有优势的科目了”。与此同时,教育专家认为新高考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将有深远影响,学生和家长都要学会做选择题。

  三湘都市报记者 黄京

  高中校长

  “走班制”将成为常态

  一样的教室、老师、课表、课程,这是现在学生学习的常态。但随着我省新高考的实施,在高考改革的牵引下,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将发生变革。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樊希国说,可以预见的是,“走班制”将成为学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以前都是上一样的课,但现在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科目和课程的权利,自己来做排列组合,每个人的课表不一样,学校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分文理科来组织教学。”这对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好处是,能够激发他们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建议学生要在自我兴趣的基础上,学会选课程、选老师、选考试、选专业、选学校,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发展个性。“未来学习生活要实现从被迫选择向自主选择转变。”

  初中校长

  将推动中考招生改革

  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副校长蒋春华认为,由于新高考改革的首批参与者是目前在读的初一学生,因而改革也必然促进初中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走班制教学将逐步展开,学生将有意识的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与之靠拢,形成初步的职业规划。其次,学校的课程设计将更突出能力导向,建立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蒋春华特别提到,新高考改革也必然推进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他说:“今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学校应该大力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另外,长沙中考在坚持等级制的条件下,要逐步与高考“3+3”模式的具体要求靠拢。

  学生和家长

  更利于扬长避短

  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学生圈中也引起了极大热议。2021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也就是现在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方案的发布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很喜欢生物、物理和地理,高考可以自由组合这3门科目,这样挺好的。”周南实验中学初一学生欧肇康表示。

  采访中,与现行文理分科相比,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由选择科目更利于扬长避短。“可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时也可以扬长避短。”周南实验中学廖静文同学说,高考分为统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特别是英语还能考两次,也利于缓解自己的考试压力。“不用担心一次没考好就没有机会上好学校了。”

  家长龙女士的女儿也正好是初一学生,她对新高考也充满期待。“十个手指头都有长有短,何况是学习,有了选择学习兴趣也会大些。”龙女士打算鼓励孩子提早选定感兴趣的优势科目,加强学习,围绕优势学科作好职业规划。

  高校

  倒逼学校进行办学改革

  中南大学相关负责人称,改革后很可能会转变为按照专业来录取,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可能会分属于不同的批次,因而,逐步合并本科第二、第三招生批次,直至取消录取批次是必然趋势。该负责人认为,一直以来,高考采用“总分录取”模式,各高校的生源竞争集中于录取总分的高低,学生为求进名校,往往舍弃对专业的喜好。但今后,大学的专业排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生源竞争会更加激烈。”

  在湖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红革看来,新高考将倒逼高校进行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高校教育的专业成就,会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那些办学实力不强、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学校也将主动调整。”

  湖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认为,新高考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并结合自己兴趣特长做规划,可以改变当下考生对名校和专业选择上的盲目和跟风。

  专家

  学生要学会做选择题

  我国著名高考研究专家、长沙道南教育首席高考研究专家蔡晓辉老师表示,“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可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但作为一场选拔性考试,考生的负担短期内不会减轻。不过,新高考为考生提供了可自主选择的课程和考试科目,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爱好特长并加以培养,也可以使他们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得到最好的发展。

  “新高考下,学生要学会做选择题。”蔡晓辉建议,选择考试科目既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特长和实际学习水平,也要结合院校招生的实际情况。一个总的原则是扬长避短,即选择自己具有优势的科目,避开自己的短板,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改革后,对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要求更高了,各位家长一定要静下心来帮孩子分析,综合多方因素确定孩子未来的职业定位。

  记者手记

  有选择是一件幸事

  长久以来,“一考定终身”是高考的一道硬伤。巨大的压力下,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在一场考试中展现自己的实力。我省高考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在于,一次性考试科目减少,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可以考两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也有可能实现两次考试,这使考生走上考场的压力被分摊了不少。

  更可喜的是,改革之后,应试教育下长期以来处于被动接受的考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课程、科目、课表、老师、教室……就像吃惯了盒饭的人,面对自助餐会垂涎三尺一样,考生有了选择,学习才更有兴趣和乐趣。除此之外,高校录取也改变了,高考成绩的比重不再像原来的那么大,而是基于统考和学考成绩,依据综合素质测试来录取,这给了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考察空间。“唯分数论”被打破,高校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选拔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哪怕是偏才和怪才。

  选择之下,我们期待更多的是公平。如何保证在考试中考生公平地参与竞争;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客观属实,这些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命题。当然,无论如何,对考生和高校而言,有选择都是一件幸事。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京

编辑:胡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