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各地“吊瓶森林”现象严重 “过度输液”有四大危害

来源:新华社 作者:帅才 编辑:刘飞越 2016-04-24 14:07:39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社长沙4月23日电 (记者帅才)近日,记者走进湖南一些医院发现,一片片“吊瓶森林”成为独特景象……在湖南一些医院,不管大病、小病,输液给药方法几乎成为医患认可的首选给药方法。

  专家指出,过度输液的危害性亟待引起重视。记者查阅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57.8%。

  一是容易堵塞毛细血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所长龚志成教授说,输液滥用的弊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输入体内的液体中含有不溶性微粒,这种微粒进入到血液后,会随着血液走遍全身,可能会堵塞毛细血管。

  二是可能导致药物性肾损伤。长沙市第三医院肾内科主任项金华教授等专家指出,临床上抗生素被过度使用的问题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抗生素滥用除了造成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外,还可导致药物性肾损伤。

  湖南省心血管疾病专家潘港教授表示,由于一些中药注射剂里的杂质比较多,纯度难以保证,这些杂质输入患者血液内后,有可能让血液里的红细胞破坏,甚至影响患者的肾功能。

  三是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严重耐药性,最终“无药可用”。业内人士指出,患者看疗效,医院下猛药,加之注射用药的临床使用也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抗生素滥用,患者产生严重的耐药性,最终将“无药可用”。

  四是对儿童肝肾危害大。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输液产品主要为:葡萄糖、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和甲硝唑4种产品。目前,儿科、急诊科等已成过度输液“重灾区”。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爱勤介绍,有些家长希望患儿早点康复,输液治疗效果显然比口服药来得快,一些家长“逼”着医生给患儿输液,认为医院不输液就是不负责任。

  记者发现,目前儿童口服药缺乏专用剂型,很多患儿服用成人药,吃药方式主要靠“掰”,导致患儿吃药成了麻烦事,所以医生、家长愿意给患儿静脉注射用药,加剧了过度输液行为的发生。

  【疾呼】药学专家共识:重视输液安全!

  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所长龚志成教授介绍,公众对于输液治疗认知存在误区,认为普通发烧感冒、腹泻、肠胃炎等疾病均需使用输液治疗,患者对于输液产生的不良反应了解甚少;另外,我国的医学教科书和治疗指南缺乏输液危害方面的内容,临床使用也缺乏循证医学研究,医生对于输液危害认识不足,忽略了输液的长远危害,久而久之形成固化的诊疗思维。

  近期,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药师协会等七家机构专家编制的《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召开定稿会,专家建议,对于一些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可通过医保拒付手段进行控制;同时,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

  龚志成教授告诉记者,初步定稿的《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包括中国输液使用现状、输液质量与安全评价、不合理使用输液的危害及合理使用输液的政策建议等六部分内容。编写者大多为临床一线专家,同时吸收了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国家食药监总局ADR中心、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专家提供的内容。

  “我们推出专家共识,就是希望医生、患者共同重视输液安全,保障群众针尖上的安全。”龚志成教授说。

  【药方】医生输液应该“受到约束”

  龚志成教授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临床静脉输液指南及管理规定,促进临床静脉输液的规范化、合理化;建立静脉输液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医院门诊、急诊患者的输液管理,建立医生输液约束机制,规范临床行为;开展上市后输液类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实施优胜劣汰原则确保输液质量。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龚志成教授建议,加强我国合理使用输液的宣传和教育,践行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让更多的患者“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在医保层面促进输液合理使用】进一步在医保管理中,将检查、检验、药品等项目均和医院等级相关联。对“乙类目录”中易滥用、毒副作用较大不良反应较多见较严重的药品,效仿卫计委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按临床适应症、医疗机构等级、医生专业技术职务、科别等对其予以限定使用。

  龚志成教授建议,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需要有效发挥药学人员的专业作用,对于一些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可以通过医保拒付等手段对其进行调控,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从而更加合理的使用药物。这既能有效控制医保费用,也有利于控制药品使用安全风险。

  【改变医院创收机制】李爱勤教授等专家指出,在各大医院之间存在“疗效竞争”,哪家医院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患者就青睐于哪家医院,而医患陷入“起效快就是疗效好”的认识误区,一些医院为了让患者感受到“药到病除”的快速,不惜下猛药(滥用抗生素和激素)进行治疗。遏制过度输液问题要改变医院的创收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改变群众有病就输液的就诊习惯,让群众认识到过度输液的危害性,从而逐步告别输液依赖。

来源:新华社

作者:帅才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