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4月23日电 (记者 李俊杰)10个报废汽车的变速箱齿轮摇身一变成了钢铁骏马,用于冲洗马桶的污水通过先进的回用处理技术用于植被浇灌,变废为宝。
将“两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与元素根植于景区的管理中,在长沙市橘子洲景区更是随处可见。位于湘江江心的橘子洲,也因实现对湘江的“污水零排放”,成为湘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典范。
而这仅是湖南“两型”治理的一个缩影。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其承载着湖南六成以上人口、75%以上的生产总值。然而,因为曾经的粗放式发展和过度应用,美丽的湘江一度不堪重负。
沿湘江而下,曾密布上千家涉重金属企业,包括长沙七宝山、株洲清水塘和湘潭竹埠港等七大重点片区。由于长期无序开采、随意排放,大量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废水废渣直接排放湘江,不仅对饮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也对沿江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扰。
2007年12月,长株潭获批国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实验区。湖南以此为契机,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碧水湘江千里行动”。
2013年,湘江治理保护被确定为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并首次提出在未来九年内,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湘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以上。
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核心区面积为15.15平方公里,既是株洲传统工业的聚集地,又是全国重要的冶炼化工基地。
几年前的一天,时任湖南省委的一位主要领导带队前来清水塘霞湾港视察。在其途径一处水闸时,远远便看见水体不停变换着颜色,“一会儿黑,一会儿红……”,考察团队被“变色龙”河流的这一幕震撼了。
离霞湾港不远处,则是高耸错落的烟囱,突突地冒着多种颜色的烟雾,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为了治理这个污染“顽症”,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纳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株洲市还制定了《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实施方案》,彻底整治清水塘重金属污染问题。
几年后,记者再次踏入这片土地时,呈现的已是另一番景象:原本让人谈水色变的霞湾港,早已褪去污浊不堪的外衣,水质回归清澈;曾经烟囱林立的工业园区企业,而今在大规模缩减、外迁。
2014年9月30日,湘潭市、岳塘区一举将竹埠港地区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到位,竹埠港冒了半个多世纪黑烟终于停止。
数据显示,至2015年底,湘江流域共实施整治项目1740个,流域内淘汰关闭涉“重”企业1013家;干流两岸500米范围内2273户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出。
在关闭淘汰湘江流域涉重金属企业的同时,湖南通过堵疏结合,积极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入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不仅使原有的重化工业得到了改造提升,还腾出空间引进了大批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商贸流通等产业。
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明确到2018年,要实现湘江流域水质全面好转,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稳定在三类标准内,其中优于二类以上水质断面增加30%以上。
这也意味着,多措并举之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美丽图景将再次呈现。(完)
来源:中新社
作者:李俊杰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