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举行 文化大家看望城(图)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新 金慧 编辑:胡芳 2016-05-12 09:35:55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0日,“欧阳询与当代书法”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望城举行。

  登上书堂山,作家、书法家陈廷佑心有所感,洗笔写下七言诗。情真意笃,意境疏朗。周云武 摄

  5月8日,众多当代著名作家、书法家走进楷圣故里书堂山小镇,齐聚“墨舞书堂”笔会,挥毫泼墨,激扬文字。

  周云武 摄

  编者按:

  5月7日-5月10日,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在书堂山举行,77位当代文坛巨匠、书法大家一同走进“楷圣”欧阳询故里,以书法之名传递对楷圣的怀念、对文化的景仰。活动期间,诸位文化大家游望城古镇群,寻千年历史踪迹,思绪满怀。他们对望城留下怎样的印象?对书堂山有何评说?本报将其中12位文化大家的观点集萃如下。

  丙申初夏

  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

  彭世团

  书堂山立欧阳阁,楷圣有灵济后人。

  当代文坛名士到,一时笔架古城春。

  诗吟千里潇湘景,墨绘一方风俗纯。

  丹桂成林传百代,丙申雅集挚情真。

  望城毛尖

  彭世团

  此地毛尖无处同,历经三泡味犹浓。

  银针盘曲入汤直,泉水清冽染青蓉。

  入口回甘津液出,离人一尺异香冲。

  云游四海愿携去,百饮神州得此丰。

  作者简介:彭世团,笔名那山,1960年代生于广西岑溪。20世纪90年代开始诗歌、散文、小小说创作。作品刊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等媒体。诗集《时间线上的音符》、散文集《那山的回响》即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王蒙:

  “望城文化资源值得好好挖掘”

  国家文化部原部长,作家

  “望城是个好地方。”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接受专访时动情地说。王蒙来湖南虽然不是第一次,但到望城是第一次。“望城不仅山绿、水清,天气也很好,人们特别热情。”王蒙说,望城文化资源尤其丰富,是欧阳询的故乡,雷锋的故乡,还有很多文化名人从这里走出去,还孕育了铜官窑。

  王蒙说,现在市场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关键。发展文化软实力,一定要注意挖掘地方的文化资源,把文化遗产不断发扬光大。望城这次举办的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件事情才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很多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

  说起书法创作,王蒙说,中国书法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当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年轻人不再重视书法,令人担心。(姚学文)

  欧阳斌:

  “让文化‘母亲’青春常驻”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

  文化是民族的母亲,是民族的根和精神家园,我们应当做出努力,让文化“母亲”青春常驻。

  我们欣慰地看到,望城以及书堂山在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持续的、有效的努力。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的建设,为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这次活动是中国文化界、湖南文化界的一场盛会,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文化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青少年心灵的一次生动实践。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是一个传播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就像电视台的发射塔,通过一座小小的发射塔,把中国的书法文化、民族艺术辐射出去,让更多的人接受。

  我们深深地懂得,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切真善美都将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比如书堂山的书法之美、铜官窑的陶瓷之美、湘江古镇群的风景之美,以及锦绣潇湘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之美,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的”人文之美,都会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文化记忆。(谢璐)

  白描:

  “期待望城成为中国书法之乡”

  中国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作家、书法家

  “这是我第三次来书堂山,这里山清水秀、峰峦叠翠,感觉非常舒适。”对于中国作家书画院即将在书堂山成立分院,中国作家书画院院长白描表示,书堂山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地标,有着丰厚的艺术宝藏,可以持续提供有益营养,在这里成立分院,对于传承优秀书法艺术、开拓中国当代文人书画艺术的新篇章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区别于其他分院的地域性质,书堂山分院更加体现出一种主题性质,将侧重于研究以欧阳询为代表的中国书法艺术以及中国文人书法。

  看到望城逐步推进打造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举办大型书法文化活动、推广书法进学校等书法文化复兴行动,他评价:“望城非常具有文化战略眼光,这里有着良好的文化土壤、群众基础、资源优势,我很期待这里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书法之乡。”(谢璐)

  卞毓方:

  只有欧阳询走出了这样的步伐

  著名学者

  “我现在还没有见到书堂山,但在我的意识中,他应该是让我沉静的地方,因为他是‘楷圣’的故乡,来这就是朝圣的意义。”卞毓方得到书法周的邀请,提前几天就来到了湖南。

  “离开北京的气场,进入书堂山气场。”卞毓方认为,来书堂山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因为书堂山是欧阳询的故乡,他是一种高度,书法的高度,文化的高度。”

  “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皆是文人,出神入化的书法作品总是同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如今的书法界文人就少了许多。”卞毓方认为,艺术创作有时受物质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容易丧失厚重的文化底蕴作支撑。“这样的书法作品,一般会显得空洞无力。”

  “少年人比才气,中年人比学问,老年人比品格”,在卞毓方的认知中,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不仅是单纯掌握书法技艺,还需要养成书法文化知识结构,更重要在于彰显人生品格的修养。

  卞毓方表示,自己在书法创作领域并非专家,此次来到书堂山,参加当代文人书法周,目的只为求一次“心灵洗礼”。游览完书堂山,卞毓方说:“这条路是欧阳询走过的路,很多人都走在这条路上,但只有欧阳询那样的人走出了这样的步伐。”(熊远帆 郑旋)

  王巨才:

  在传承与创新中仰望书法艺术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书画院院长,散文家

  “精神高地,文化厚土。名望之城,幸福家园。”在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墨舞书堂”笔会上,简简单单的16个字,道出了王巨才初见书堂山的印象。

  “这里是大多数文人心中所仰望的一个地方。”在王巨才看来,自古写好字的都是文人。来到书堂山,致敬“楷圣”欧阳询,他发现自己离“写好字”还相差甚远。

  当前社会,有种现象很普遍:书法爱好者愿意学习,技艺也不错,但写来写去不外乎都是几句耳熟能详的古诗和文言。“这样写是没有前途的。”王巨才认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具备历史文化的灌注和修养。

  “真正书法艺术的传统,是书法技艺与文化内涵的结合。”王巨才说,书法家必须在练习书法技艺的同时,对小说、诗歌等文学方面多涉猎、多了解,以此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王巨才认为“书法应该深入到基层,普及到民众中”,他希望,书法艺术能以书堂山为起点,走向社会更多角落。(郑旋)

  谭仲池:

  把梦想凝聚在书法

  湖南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作家、诗人

  “文化人写书法,字里行间都是文章,是诗词,是梦想。”在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上,文人书法家代表谭仲池感慨道。

  谭仲池与书堂山首次结缘,是四年前。当时,书堂山准备修缮一新,请他做参谋。经过考察,他认为,书堂山林木秀美、盛景奇趣,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唐代欧阳询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不仅值得大力弘扬,更应该将其打造成一个城市标签。于是,他建议邀请一些国家著名的作家、书法家,汇聚到此,用书法写诗情、写画意。

  四年后的今天,梦想得以实现。

  真正要将书堂山打造成中国书法艺术之乡,谭仲池认为,必须要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上,提高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加强传承和发展意识。尽管我们要创新,但是要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并广泛开展书法交流活动,让书法文人们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又能独树一帜。

  谭仲池说,这次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凝聚成从远古而来的文化之舟,载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载着我们的梦想,向未来驶去。(金慧)

  叶梅:

  “湘江有梦,书堂多情”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作家

  出生于湖北巴东的叶梅,对湖南的历史文化深有研究。“欧阳询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即便是在鼎盛时期的唐朝,他的字也不俗气,反而给人一种清刚雅气的感觉。”

  对于本次文人书法周活动,叶梅认为书堂山有着重要的历史依托,欧阳询凝聚了书堂山与文学、书法水乳交融的生命关系,欧阳询历史形象和文化影响的研究,对于挖掘中国文人书法内涵、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传承活动,不仅能把中国当代文人与地方联系起来,还能在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叶梅说,“我相信,随着文人书法周的活动,书堂山及书堂山文化一定会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游走在书堂山的小路上,叶梅笑盈盈地说:“‘湘江有梦,书堂多情。’这是我为本次活动书写的书法作品,同时也是对这次活动的美好寄语。” (娄歆月)

  杨匡满:

  重游书堂追溯历史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诗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书法让我们回归传统,重新回望中国文化历史这条长长的河流是如何流过来的。”这是杨匡满第二次来书堂山,此次重游故地,在他看来,更像是在追溯历史。

  杨匡满说,在渐行渐远书写时代,人们和“写字”之间越来越疏离,望城挖掘和传承书法艺术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却被注入“字如其人”的概念。“书法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有些人看起来粗鲁,但写的字非常秀气,这映射出一个人性格、情感变迁的一面。”在杨匡满看来,书法赋予了人与字的亲近关系,这也成就了书法的魅力。

  杨匡满认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书法作为最高形式的艺术之一,通往心灵最深处,能让人沉静下来,锤炼人的心态,而兴趣与专注能让身心获益。他说,书法艺术与人的修养融为一体,能使自己丰富起来,最大可能成就完满,这种财富不能用金钱来表述和衡量。(陈新)

  高洪波:

  书堂山是不带引号的文化建设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

  “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只有毛笔,所以书法都是文人书法。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化相通相连,文化不可能脱离文字的传承,文字不可能脱离文化的支撑。书法肯定不能只靠技巧,如果只靠技巧就是个写字匠,更多应该包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操守。”

  高洪波说,像欧阳询这样文化操守非常好的大家,背后都有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他的人品为后人所敬重,书法成为生命某一瞬间有形的体现和留存,显得更加的珍贵。面对欧阳询的碑帖,其中都隐藏着很多盛唐的故事和中华文化血脉相承、血肉相通的一种文化传承关系。

  参观完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高洪波表示:真正的文化建设需要当地的政府官员对于文化有很深的了解,有很虔诚的敬畏之心,他们在从事文化建设时才做得更细更好,让人能够体会到一种文化真心。将书堂山打造成“楷圣”故乡、书法之乡是很好的文化举措。这种文化建设是真正的文化建设,而不是单纯为GDP所做的其他原因的文化建设,不是带引号的文化建设。(熊远帆)

  谭谈:

  以笔书写,自有一种韵味在里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山不甚高气质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第一回到访书堂山,原本以为书堂山很高的他,给出了颇为平实的评价。他笑言:“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厚重的文化底蕴传承于此,书堂山所以气质然。”谭谈以“字如其人”四字道出提笔书写的含义:“一个人的品与德,可以从其笔迹里,捕捉到端倪。”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民族之根、是文化之根。后人必然要传承,不应随着科学发展而断根。”站在时代“中端”,谭谈也迫切期望,当今人们既要学会传承先辈遗留,也要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这一次,望城举全区力量,邀来全国数十位作家书法家集聚于山中,挥毫泼墨、激扬文字。谭谈兴奋道:“这就是一种好的方式。这么多文化大家集聚在这里,瞻仰古人精神,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今天,将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一个代表当下并将流传后世的文化记忆、文化符号。难得!”(陶芳芳)

  张瑞田:

  撇捺中获取修炼人生的力量

  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作家、书法家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书堂山。每次来此,都不由自主地心生庄重。”张瑞田来到望城参加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故地重游,感叹良多。

  在张瑞田看来,“清刚雅正”的风骨正是欧阳询其字其人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而这种雅洁之气,在当代显得尤为难得。

  随着书写形式的更新,毛笔书写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因而,张瑞田认为书法的形式技巧仅仅是浅层次的追求,书写者的人品与学识对书法的渗透才是构筑作品精神脊柱的根本。

  而像此次文人雅集于书堂山,正是积聚创作灵感、进行学术交流的大好时机。书堂山碑刻林立、墨迹累累,如此多的文化遗存对当代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张瑞田认为,在这样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态里,除了回望古人,更要让书堂山在今后的时间里发挥更大的价值。

  “当然,书法固然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忱之心。爱好是不分尊卑的,也不必强求。无论你是喜欢传统文化,抑或是热衷于流行文化。只要你心地善良,无所畏惧,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李曼斯)

  寇宗鄂:

  感受欧阳询笔墨的厚度、心灵的高度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

  “这是第二次来到书堂山了,虽然自己是四川人,但是年轻时来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湖南长沙。”寇宗鄂说,过去在《诗刊》工作时就经常来湖南调研,当时重走了三湘四水,对于这边的风土人情还是很了解的。

  年轻时学习绘画专业时,寇宗鄂不满足单纯地学习绘画技巧,他希望用内心感受画作,通过不断提升文学素养促使作品境界提升,致力于做一个有思想的“画匠”。

  在寇宗鄂眼中,绘画作品有“匠气”的主要表现是作品的灵气和层次,“同样一幅山水画,因为画家阅历和素养不一样,抓住的精髓、表现的方式就不一样。所以想要写好诗、画好画,平时就要多读书、多积累,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匠”,寇宗鄂退休后经常拿着画板去郊外写生,画出的山水很有灵气,很多爱好者看后都误以为是年轻人的作品。

  “这次来到欧阳询的故乡参加当代文人书法周,其实就是来朝圣,来感受欧阳询笔墨的厚度、心灵的高度。”寇宗鄂说,书法的爱好是从小被祖母培养的,可惜后面没有坚持下来,只能算一个业余爱好者,现在准备加强训练和熏陶,争取写出好的作品。(毛敏轩)

  文化大咖与“楷圣”欧阳询故里——望城

  国家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雨中的乔口真美,跟我梦中的水乡一模一样。”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书画院院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望城处处有美景,处处有美食,我最忘不了的是那碗香浓的芝麻豆子茶。”

  湖南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诗人、作家谭仲池:“望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杜甫、欧阳询都曾到此或居于此,走在乔口的青石路板上,仿佛穿越到了千百年前。”

  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作家、书法家张瑞田:“望城古镇设计得很不错,能如此完整地修复明清旧样,真的不容易。”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忽培元:“欧阳询把唐人书法的‘尚法’理念,推及到了极致。难怪他笔下的‘欧体’,法度那么严谨,以致被后世视为人格和风格的楷模。”

  著名学者、作家卞毓方:“书法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骄傲,望城举办的首届当代书法文人周这一炮打得非常好。我期待大文化人和大书法家将精神和气质融入到笔墨中,把书法艺术推向浩浩世界,从而成就更多的大师和大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曹隽平:“当前书法界对欧体技法森严、不容易写出个性、缺乏趣味的三种论调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楷书是最基础的书法,同时也是最高级的书法面貌,值得一辈子去追寻。”

  (陈新 金慧 整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范远志摄)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新 金慧

编辑:胡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