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市天心区青山祠赵青:社区的“女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编辑:康晓乔 2016-05-13 10:53:17
时刻新闻
—分享—

  4月29日,赵青(中)和青山祠社区居民在一起。

  湖南日报记者

  范远志 摄

  湖南日报记者 熊远帆 通讯员 郑旋

  “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

  《两地书》中,鲁迅如是说。

  即将退休的赵青,如今最爱读的还是鲁迅。只是和年少时体会的尖锐与愤怒不同,如今的她获得更多的是解决当下问题的能量。

  4月22日,雨。

  赵青不大喜欢这天气,因为在长沙市天心区青山祠这样一个老旧社区,担任支书的她,经常要担心居民家的漏水和老人们走路滑倒。

  “社区没有轰轰烈烈的事,都是每一个居民身边的事。对于这些事,我们不能交白卷。”

  正说着,年过8旬的文汉华老人将她拉到一角,小声耳语。

  一阵交流后,赵青轻抚老人的肩,似在安慰,老人明显很信任她,安心走了。

  “家里一些小纠纷,我们调解过多次。”赵青现在的办公室,叫做“街巷情工作室”,摆设更像是一个交流场所,温馨而随意。

  桌上,有三本厚厚的记录本,全部是居民的上门记录,以及社区的反馈。

  家庭矛盾、房子漏水、孤寡老人、失独家庭……各类繁杂的问题。

  “怎么坚持下来的?”

  “也有疲惫、难过、委屈的时候,但街坊邻里的信任让我做了下来。”

  2000年,从粮食系统下岗、正一边开小店一边读函授本科的赵青,被书院路街道选为了计生专干。

  3年后,赵青调到青山祠社区,一干14载。

  大到平安和谐,生老病死,小到照顾孤老病残,核实低保发放,扯皮打架,以及刮擦“牛皮癣”等,她事事亲力亲为。

  只要接到求助,无论难易,都尽力在第一时间解决。

  只是说起2005年8月12日那天的事,赵青还是哭了。

  恰逢创建文明城市迎接国检,那天,她正在社区用水清洗瓷砖墙面,由于连续多天的弯腰清洗,突然无意识地往地上一蹲,随后双腿开始麻木,失去知觉。

  同事见状,把她送到医院。经检查,她因过度劳累导致腰椎压迫神经,从而引起双下肢不完全瘫痪。

  “真的害怕自己从此站不起来……我要他们不要告诉我父母和儿子。”

  “再强大的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对于赵青,社区主任言展既心疼又敬佩,“三个月后,她打着腰支架又回到了办公室。”

  “被人需要,体现职业的价值。”赵青说。

  2008年初,退休教师彭燕于的老伴,在家中厕所突然晕倒,伴有继发性癫痫。

  冰天雪地,女儿不在身边,年近80的彭燕于手足无措。

  此时,一个电话给了她依靠:“我是赵书记,您别怕,有任何需要,我随时来。”

  彭燕于没想到,她与电话中的“赵书记”素未谋面,更没有过交流:“甚至不知道她从哪里知道这事,那样无助的时候帮助我,我怎么不感动。”

  关于赵青,社区里面的居民好像谁也能说上一个故事。

  比如,孤寡老人刘玉华被一口浓痰堵得呼吸不了时,赵青一口一口帮老人吸出来;某低保户精神病患者发病,赵青不顾危险帮她安抚情绪并找医院治疗……

  赵青马上就要退休。她总回想起一个场景:那天社区组织老人们一起包饺子,饺子刚起锅,一位老人就夹起一个饺子往赵青嘴里塞:“你是我们青山祠的女儿。”

  ■点评

  没有激情挥洒的决策,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将时间都倾注在那些当下那些琐碎的“小事”上。

  她是“小巷总理”,也是“社区的女儿”,即将退休的她,依旧满是街巷情。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赵青值得被记忆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守护。

  正是许许多多的赵青,才让社区这个“社会最小细胞组织”和谐有活力,国家与社会的庞大机体才更加健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