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来与魏杰正在吃午饭 张文竹 摄
曾祥来的房间 张文竹 摄
中新网怀化5月14日电 题:“台湾爷爷”和他的爱心助学楼
作者付敬懿 张文竹
“我现在只希望自己的身体变得好一点,这样才能帮助到更多的孩子。”86岁的曾祥来最放心不下的,是住在“爱心楼”里的孩子们。
在湖南怀化辰溪县,曾祥来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台湾爷爷”。28年里,老人累计捐资300多万元人民币,持续资助家乡辰溪近200名贫困学子。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能从根本上改变家乡贫穷与落后的面貌,便是我最大的幸福。”这位耗尽积蓄回报家乡的“台湾爷爷”告诉记者,在他心中,助学是一生最大的满足。
1930年出生于辰溪县洞潭村一户普通农家的曾祥来,成年参军后辗转到台湾,23岁时与一位台湾姑娘喜结连理,定居台北。
“我是第一批回到故乡的退伍老兵。”因牵挂故乡,1988年冬天,曾祥来携妻子回辰溪探亲。看着家乡依然贫穷落后,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决心要尽其所能改变现状。
“穷不读书,穷根难断。”曾祥来说,他发现村中有好几个辍学的孩童,“这是导致家庭贫困的主因,‘扶贫’不如‘扶智’”。
从此,曾祥来开始登门动员村里家长送孩子上学,承诺凡有困难都会全额资助。1990年退休后,他果断回到家乡县城租房居住,免费给孩子们提供住宿,陪护读书。
“最多时,和我一起住的有18个孩子,洗衣、做饭、辅导功课……我就是‘全职保姆’。”曾祥来说,随着劝学范围拓宽、孩子队伍扩大,自己不得不在县城修建起一栋四层“助学楼”。
“只要得知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曾大哥都会考虑帮一把。”张必翠的四个孙子孙女上学要走七八里路,曾祥来得知后都接进了“助学楼”。张必翠说,助学之路坎坷,曾祥来却从不放弃。
1996年,因百年不遇的洪灾侵袭,“助学楼”财物损失殆尽,曾祥来又在辰溪县二中附近购买了一栋“爱心楼”。
“想吃什么水果曾爷爷都会给我们买,还有饮料和零食。”11岁的魏杰是城北小学四年级学生,七岁时被接到“爱心楼”居住。他说,楼里的孩子都想用好成绩报答曾爷爷。
提着西瓜、鸡蛋,方田村村民张华必每月都会看望曾祥来,“小儿子去年高考仅差一本线三分,这全是曾叔的功劳。”因身体原因,张华必无法做重体力劳动,两个儿子从小学二三年级起,学习生活全由曾祥来负担。
“因为曾叔,洞潭村及周边不再有学生失学。”张华必说,曾祥来资助的学生遍布辰溪城乡,毕业后在外工作,赚了钱在村里建起小洋楼,面貌焕然一新。
近两年,严重的风湿病让曾祥来备受折磨,每月需往返台湾进行治疗,助学行动越来越吃力。“年纪大了,没法像以前那样照顾孩子了。”曾祥来感叹,儿女们在台湾、香港等地有各自生活,虽有资金支持却不能过来帮他继续助学之路。
“只要我一息尚存,助学之举就不会停止。”曾祥来说,现在迫切希望有人能爱心接力,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完)
来源:中新网
作者:付敬懿 张文竹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