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百岁老兵重返南京 看营房旧址探昔日战场

来源:新华网 编辑:胡芳 2016-05-16 11:14:40
时刻新闻
—分享—

  曾老又来到营房旧址附近的抗战碉堡,凭吊当年在此牺牲的战友。通讯员 张力 摄

  祭拜环节,在曾瑞田儿子曾亿中代父念读完祭词后,曾老向抗战碉堡敬以军礼。志愿者 张力 摄

  “这里变化太大了!”5月14日,湖南百岁抗战老兵曾瑞田南京之行第一站来到位于南京理工大学校内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营房旧址。如今这里早已物是人非,难辨当年的模样。

  这是曾瑞田自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后,阔别79年再次回到南京。早在2015年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在寻访到他时,他说有生之年唯一心愿就是希望去南京祭奠牺牲战友。5月13日,在湘苏两地志愿者帮助下,终于踏上重返南京之路。

  看营房旧址,有遗憾但也了却了一桩心愿

  1934年,17岁的湖南邵阳少年曾瑞田在当地报名入伍,因个人形象优秀,当年即被选拨进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担任重机枪手,前往南京,其营房所在地就位于南京市紫金山下的孝陵卫。

  “我当时喜欢看书,人又老实勤快。”曾瑞田说,所以其所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二团二营八连一排的连、排长都很喜欢他,“排长李振有值日的时候,他想去城里玩,就让我代他讲课。”

  “当时这里有横三排、竖四排,十好几栋房子,营房四周都拉有铁丝网。”记忆把曾瑞田拉回当年的情景,每一个连住一栋房子,营房食堂里有很多的课桌,每个士兵都有一张课桌,上课、吃饭都在固定的位置。

  据了解,孝陵卫自明朝初年起就是军队驻地,民国时期,这里成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兵营。南京保卫战期间,营房被毁为废墟。南京沦陷期间,日军曾在此大兴土木修建军营用房。

  如今这里成为南京理工大学的所在地。走在车来人往的校园里,校舍栋栋,绿荫如盖,早已不复昔日营房的模样,唯有仅存的几栋日军修建的军营用房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那一段苦难的历史。

  “变化太大了,都认不出来了。”曾瑞田喃喃地说,尽管有些遗憾,但是来过了,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祭拜牺牲战友,你们安息吧

  1937年12月1日,日军兵分三路进攻南京。因敌我力量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当时,号称“最正牌精锐德械部队”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下辖三个步兵旅分别坚守在紫金山及其周边各处防御阵地。

  “当时连长派我们班配合另一个步兵连守卫孝陵卫阵地。”曾瑞田告诉记者,当时这个阵地距离教导总队营房仅一两里地,“阵地对面竖着一面日本旗子,下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日本兵。”

  彼时,曾瑞田已在孝陵卫驻军快四年了,对周边地形非常熟悉,且平时训练有素,战术灵活机动。作为重机枪手的他,与步兵连的战友协同作战,成功地阻击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有我的重机枪在,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在一次变换阵地中,曾瑞田回来取用于伪装的大衣时,他才发现大衣已被炸得稀烂,“庆幸我转移及时啊!”

  而在另一次变换阵地中,一位步兵排长在曾瑞田刚离开的工事里,被日军的掷弹筒的炮弹击中。“他的上半身被炸得几乎要与下半身分离了。”如今想起来,曾瑞田也扼腕不已,“惨不忍睹。”

  “我的连长谭培基,排长李振有、桂次莲,班长曹叔其,还有很多战友都牺牲了。”1937年12月13日,曾瑞田所在的连接到撤退命令,“当我们来到江边集合的时候,全连100多人只剩下10几个了。”

  五月的南京紫金山,满目苍翠,安宁恬静,游人如炽,透过密林间的一座座抗战碉堡,依稀还能感受到当年南京保卫战的血雨腥风。

  在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志愿者的引导下,曾瑞田来到紫金山上的T80科技文化国际社区(原民国中央政治学校分校)内一座抗战碉堡前。这座由德国军事专家设计的抗战碉堡仍保留着混凝土的本色。

  “亲爱的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你们长眠这里快80年了,我想念你们!”湘苏两地志愿者在此举行祭拜仪式,曾瑞田之子曾亿中代父念读祭文,“我的战友,你们为国殉难,化成了抗战胜利果树下的泥土,后人会永远铭记你们的。”

  念毕,坐在轮椅上的曾瑞田缓缓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来源:新华网

编辑:胡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