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郁郁林间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湖塘隔岸碧相鲜,田舍寒炊晚顿烟”……提起“美丽乡村”,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便会浮现于人们眼前。今天,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南师大、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龙喜乡村学院等全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在长沙分享了各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专家认为,“美丽乡村”一定是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应不求高大上,但求真善美。
既要保护乡村家园,又要大胆创新建设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院院长、匈牙利佩奇大学教授王铁,对美丽乡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广泛考察欧美、日本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正在探索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并且在河北省付诸实践,得到村民与当地政府的认同。
王铁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做好整体规划,具体到村民的住房、生活环境和产业发展,要由村民作主,只有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村民与专家的理念合拍,美丽乡村建设才能事半功倍。
“要理性看待乡村保护与建设,在保护的基础上要大胆创新。”王铁认为,房屋都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凡是没有国家文物部门挂牌保护的建筑,都可以创新改造。村落如果一味地谈保护,不能有机更新,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不到位,是留不住人的;只有宜居,才有人居,才有人气,逐步减少空心户,这种美丽乡村才会有活力。
既要讲究审美价值,也要讲究实用价值
如果说王铁是以世界的眼光来规划建设美丽乡村,龙喜乡村学院院长廖志明,则是美丽乡村建设孜孜不倦的本土实践者。为圆美丽家园梦,10多年前,他便从省城长沙辞职返回家乡——长沙县黄兴镇鹿芝村,在家人与村民疑惑的目光中,开启了自己的美丽乡村建设“先锋试验”。他先从改造自家住宅开始,接着着手改造提质居住的生活环境,并探索“以家养家”的民宿经济模式。为超越“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廖志明还将自家的院子改建成为乡村公益文化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推出农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其创立的龙喜文化博物馆,已成为长沙市重要的旅游景点。
廖志明美丽乡村建设,花开有声,不但获得了当地村民和政府的认可,令人欣喜的是,还开始了“龙喜模式”的输出。其设计建设的宁乡县金洲镇箭楼村,与关山、光明村一道,受到游客的热捧。廖志明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既要讲究审美价值,也要讲究实用价值。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不要贪大求洋,应就地设计、取材、用工,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没有经济支撑的美丽乡村是难以永久美丽的。
既要保持原有机理,又要适应现代生活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景观研究中心主任王小保,这几年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他一番发言,同样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他说,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突出特色,彰显个性,不能千村一面,不要大拆大建,应确保原有的自然形态,保持原有的肌理与文化基因。
但王小保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归根到底要以人为中心,无论是对原住民,还是外来者,都要考虑到居住者的生活方便、舒适,对不适合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卫生、通风、采光等,都要进行合理的改造;另外,如果村落或房屋破败后,不一定非得在原址上重建,也可以异地兴建,并适当拉开村落间住宅密度,同时完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让人们更方便地生活。这样,居民才会对乡村有感情,才舍不得离开,这样的村落才能散发永久魅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振华
编辑:张广蓉 实习编辑 胡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