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的公路,两旁栽植香樟、杜鹃、红叶石楠等行道树,不仅有绿色,还有彩色,行车坐车一路欢畅。
而从飞机上俯瞰,三湘大地更是呈现“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轴”的壮丽美景。
“十二五”期间,湖南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统筹城乡生态协调发展,打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迎来绿色满三湘,为百姓谋求最公平的生态福利。
不懈造林,三湘添绿,
推进“四大主题”建设
大家知道,“霾”是由PM2.5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混合而成的,而森林正是“霾”的克星。
号称“地球之肺”的森林,源源不断地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消纳重金属污染,为我们每个人提供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没有污染的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省历来有植树造林的好传统。过去消灭宜林荒山、全面绿化达标,湖南都是全国先进省。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绿色湖南建设,加快绿色化发展步伐。针对一些薄弱环节,全省大力推进“四大主题”建设。
一是营造健康森林。过去5年,我省每年人工造林300多万亩。与此同时,全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对无林地和疏林地实施封山育林,利用天敌防治森林病虫害;在岩溶地区铺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打响“裸露山地”歼灭战,对矿山采空区实施复绿行动,确保国土年年增绿。
二是保护美丽湿地。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我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2014、2015年共获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8处。目前,全省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数达到60处,数量居全国第一。
三是打造绿色通道。随着立体交通网络遍及城乡,湖南着力打造绿色通道,已完成绿化达标里程逾11万公里,占全省总里程的八成以上。
四是建设秀美村庄。按照《湖南省“秀美村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已在4万多个行政村开展了“秀美村庄”建设,建成省级以上“秀美村庄”示范村128个。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如今的三湘大地,处处呈现秀美的生态画卷。罗霄山、幕阜山、南岭、雪峰山形成绿色屏障;洞庭湖湿地水草丰茂、沙鸥翔集、麋鹿安家;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流经绿色的森林、田野,润泽城市,水质指标明显好转。
“十二五”期间,我省森林覆盖率已由57.01%上升至59.57%,远高于全国21.63%和全世界31.8%的平均水平。
森林进城,园林下乡,
城乡绿化再提质
目前,我省城镇化率已突破50%,但建成区绿化还不均衡;广袤山区、农村普遍绿起来了,但绿的档次还较低。城市居民期盼森林进城,改善环境和生态;而农村居民希望园林下乡,提升生活品质。顺应百姓需求,我省响亮提出“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引导生态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具体而言,“森林进城”就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打造一流的宜居环境。
省会长沙是我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在创建过程中,长沙市以城乡绿色一体化为载体,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工程建设,构筑生态屏障,形成绿色通道,助推全域绿化,市民只需走300米可见绿地、500米能见公园。郴州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构筑起“青山环绕、蓝脉绿网、十字绿轴、多园均布”的城乡绿化新格局。
在推进“森林进城”过程中,我省提倡多栽大苗,坚决反对“大树进城”,不搞急功近利。各地引导群众参与,多栽树、栽好树、建游园,改良城市生态。目前,全省已有长沙、益阳、郴州、株洲、永州等5个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常德、张家界、自治州等城市你追我赶,争取早日达标,拿到这块生态的“金字招牌”。
推进“园林下乡”,各地按照“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河渠公路风景化、基本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努力提升乡村绿化档次和质量。
财力雄居中西部第一县的长沙县,每年拿出上亿元资金,支持村镇绿化。乡镇建有大公园,村里配套小游园。县里还设计20多种庭院绿化方案,供村民选择。黄兴镇的鹿芝岭村,家家房前屋后栽种珍稀苗木,连菜园子也点缀山茶花、鸡冠花,整个村庄“远看像公园、近看是花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像鹿芝岭村一样,各地涌现出上百个秀美村庄,树起了新农村、生态村的样板。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绿满三湘生生不息
如今的三湘大地,绿色已成基本色,绿色发展奏响了主题曲。湖南怎样站在更高的起点,谋划更绿更美的明天?
2016年2月2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省林业厅调研时提出,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文化支撑、平台引领。
围绕这“四个坚持”,全省上下多方发力,完善体制机制,为生态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我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林到户,明晰产权,社会造林的积极性高涨,改革春风又一次拂绿深山老林。为了深化配套改革,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林业建设的意见》,精简审批,优化程序,为工商企业和各类投资主体提供公平、便捷的服务。在改革的激励下,企业、合作社、大户纷纷以租赁、承包等形式,进入造林绿化主战场,发展茶油、椪柑、杨梅、花卉苗木等生态产业,掘金林下经济,惠及城乡居民。
创新服务,涵养实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省以信息化为抓手,推进城乡绿色发展,增强“软实力”。自2009年以来,林业部门自筹资金3亿多元,组织5000多名技术人员上山,采集、核查1.94亿亩林地土壤数据,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林地测土配方信息服务平台。久居深山老林的农民,只需手机点击平台,马上就能查到自家的山头地块适宜种什么树。种树遇到难题,还可从网上查找拨打省里大牌专家的电话。依托这样的“傻瓜科技”,林农改换树种轻而易举,广袤山林浇上了“科技水”。
搭起平台,增强动力。利用市场配置资源,湖南争取中部林权交易中心落户长沙,整合全省114家县级林权交易服务机构,组建湖南林业担保公司,联合银信部门开展森林保险,构建起现代化的林业投融资体系。如今,老百姓只要点击林权交易网,就可以跨时空议价租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质生活离不开绿水青山。为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全省开展植树节、爱鸟周、观鸟节、世界湿地日、森保节、樱花节等活动,让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山上盖起绿被子,百姓鼓起钱袋子,城市宜居好日子。展望“十三五”,绿色湖南将加速奔向“绿、富、美”。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何志高 周建梅 指导:张尚武)
■链接
湖南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
根据湖南省政府部署,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全省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确保到201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5亿立方米以上。
这次禁伐的范围为全省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规定禁伐范围除实施森林抚育、灾害木清理、开设防火带、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林木采伐以外,不得实施其他任何性质的商业性采伐。减伐范围为全省纳入国家、省部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63个县(市、区),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禁伐范围之外,每年采伐量要比上一年减少2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何志高 周建梅
编辑:康晓乔 实习编辑 陈佳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