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汨罗市合并村命名: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编辑:康晓乔 2016-06-11 09:16:20
时刻新闻
—分享—

  游子总会思故乡,地名就是回家的路。6月10日,汨罗市建制村合并报批程序顺利完工。掩卷沉思,汨罗市委、市政府在新村命名过程中,将其作为合村的关键环节,明文要求新村名要注重美誉度、知名度及群众公认度;引导干群着力培育触动游子心弦的乡愁底蕴,以历史人文为经、名山圣水为纬,编织出斑斓多彩的地名时空,升华共同拥有的家山情怀,努力助推发展之舟扬帆远航。

  滋兰树蕙,雪泥鸿爪

  合村启动之际,汨罗市委书记白维国在市委常委会上直抒胸臆:“新村命名要珍爱历史,敬重文化,记住乡愁。”

  屈子祠镇拟将荻湖村、栏湖村、黄兴村、屈原村合并。镇村多次召开诸葛亮会,商议新村名。他们认为:汨罗作为屈原殉国处,产生了《九歌》、《怀沙》等不朽诗篇,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屈原”是无法绕过的人文情结。一致同意用“屈原”命名新村。屈子祠村、金沙村、白水村拟合并,此间文物“屈子祠”的强大气场,恰似联结三村干群的精神纽带,新村名“屈子祠村”瓜熟蒂落。

  南宋初年,民族英雄岳飞奉命屯兵洞庭湖畔,与汨罗结下不解之缘。屯兵之地位于今白塘镇穆屯村,饮马之地位于马厅村。合村改革中,尘封历史再度被勾起,岳武穆的勃发英姿如在眼前。

  千年弦歌不绝。穆屯村拟与万红村、拦河村合并,马厅村拟与双义村合并。村民对新村名有各自的朴素情感。有些村民建议“穆屯”、“拦河”各取一字命名;但更多群众认为“穆屯”一词所依附的历史土壤非常厚重,不应摒弃。副市长杨峰获悉后,提出区划调整讲发展,新村命名讲文化。集思广益后,大家一致同意沿用“穆屯村”、“马厅村”村名,永久保留这两张地名“名片”。

  桃林寺镇光前村、东冲村、长塘村也位于洞庭湖畔,和岳武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南宋起就建有武穆祠,3村拟合并后,将“武穆”敲定为新村名。

  故园精英,桑梓深情

  任弼时是汨罗养育的人杰,一直被家乡人民引以为傲,其“骆驼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区划调整启动时,市长周金龙多次提醒:“乡村命名要继往开来,体现民意,弘扬爱国爱家爱文化的主旋律。”弼时镇汉山村、弼时村拟合并后,确定新村名为“弼时村”,凸显了红色文化,表达了家乡人民对任弼时的深情,也以另一种形式使本土历史名人魂归故里,梦圆桑梓。

  著名电影艺术家白杨是原古仑乡东山里村(今大荆镇农科村)人。为了纪念这位人民艺术家,大荆镇镇村干部在去年启动区划调整时就多次“吹风”:农科村的合并已成为必然;用白杨命名新村,乡友认同,群众意见统一,名称通俗大气。由于思想工作先行,干群均同意将农科村、朱砂村合并,命名为“白杨村”。

  屈原、郭嵩焘、任弼时、康濯、白杨等精英人物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渗透在汨罗人民的血液中,成为他们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强大精神动力。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共同的山水,共同的情感。八景洞、洪源洞、智峰山、玉池山、磊石山等地名,宛如天际镶嵌在汨罗的颗颗钻石,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造化钟灵秀,八景小蓬莱。”三江镇拟将美轮美奂的八景片区5个村合并,用“八景村”作为维系该片区青山、绿水、老树、古祠的共同家园。他们认为:祖先留下的自然遗产不能丢,共同创造的旅游品牌不能弃,均同意用“八景”作为八景洞库区新村名。拟将汉峰村、青峰村合并,更名为“智峰村”,醇化了智峰山系群众的朴素情感。湘平村、洪源村合并之际,曾取名“湘源村”;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徐鹏飞等乡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洪源洞”风光旖旎,古朴厚重,是大革命时期湘阴县首个区苏维埃政府策源地;聂次荫等烈士既是三江镇的历史,更是汨罗市的荣光,洪源洞的风景惹人醉,洪源洞的历史不能忘。在徐鹏飞等人奔走呼号下,“洪源洞”被确定为湘平、洪源合村后的新村名。

  川山坪镇拟将玉明村、望塔村、玉麓村合并,更名为玉池山村,进一步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将西影村、东影村合并,更名为“隐珠山村”,因为晋朝大学士陶澹为传道讲学,曾来现在的隐珠山建寺隐居。

  磊石山坐落在洞庭湖东汊,其东北是屈原殉国的汨罗江,西面是贾谊凭吊的湘江,北面是浩瀚的洞庭湖。村民对磊石山情有独钟。白塘镇拟将江南堤村、长山村、内夹村合并,更名为“磊石山村”。还有明月山、岳峰等村名虽然一波三折,但最终靠名山圣水赢取群众的“芳心”。

  “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名人、青山、秀水交相辉映,必将凝聚海内外汨罗人,记住乡愁,携手共造更加和谐、幸福的家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