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涟源二小课本剧发展纪实 孩子是天生的演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段云行 肖星群 李青平 编辑:康晓乔 实习编辑 陈佳婕 2016-06-17 11:24:51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肖星群 李青平
  
  6月12日,放学后,涟源二小三年级(56)班的教室里仍是热闹非凡。10个孩子正在“梁爷爷”的指导下对课本剧《守株待兔》进行加工润色。暑假前,他们会和其他班级一道,到三甲乡一所乡村学校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背后的“孺子牛”
  
  “梁爷爷”是涟源市师训中心退休的省教育学、心理学特级教师梁阜球,年近八旬。2007年3月,梁老试着为涟源二小五年级的孩子改编了一个课本剧《四束鲜花》。戏里戏外的孩子们特别开心。
  
  在梁老的推动下,2010年上半年,涟源二小成立了课本剧课题小组。作为校外辅导员的梁阜球老人除了对学校老师写的剧本进行修改,指导学生排练课本剧外,还经常自己动手写剧本,如今已完成了38个课本剧的改编和指导演出。梁老随喊随到,不收取任何费用,有时还自掏腰包为课本剧购买道具。遇到一些调皮的孩子,梁老会不时买些糖果来“哄哄”、“鼓励”一下。2010年4月,在帮二年级排练课本剧《三个儿子》时,因为排练到深夜,学校唯一一次补助了50元给梁老。梁老再三推辞不掉,便去书店买了80元的书籍送给孩子们。
  
  “能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就心满意足了。”梁阜球说。
  
  参与的教师“蛮拼的”
  
  涟源二小课本剧近几年“异军突起”,离不开梁老的推动和热心帮助,也离不开所有教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当初,老师们只是想改编一些小剧,让校园文化生活有点文学色彩和生活乐趣。后来,在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鼓励和支持下,该校的课题“小学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于2011年获得娄底市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同年9月,“小学课本剧编演研究”课题经立项申请,被批准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这无疑给全校师生注入了动力。排演一场精彩的课本剧,会耗时一两个月,而排练大部分是放在课后、双休日或寒暑假里进行的。假期里,老师们都是把孩子们带到家里排练,不仅无偿,有时还会管饭,但老师们都是乐此不疲,甘心付出。
  
  当代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说:“接触艺术的孩子会更快乐、更成功、品性也会更好。”这句话影响着参与课本剧的老师们。老师们为了课本剧“蛮拼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蛮拼的”!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戏剧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游戏,课本剧将有关教材内容改编成剧,通过孩子的表演,让黑白的文字鲜活起来,特别受孩子们喜爱。老师们也是有意无意让孩子当“主角”。让孩子们参与课本剧的改编,演员通过“海选”产生,甚至让孩子自己当“导演”。
  
  孩子的天性一旦得到激发,潜能无限。五年级学生王江华在《小丑伯伯》一剧中扮演小丑时,展露了他的表演天赋。他装大猩猩、学牛羊叫很到位,在学校两次公演中发挥出色,从此多了一个“小丑伯伯”的“雅号”,也让王江华懂得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在《鹬蚌相争》中饰演渔翁的谢智敏,人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经海选当上演员后,台词记得又快又牢,学习热情高涨。
  
  课本剧表演需要不少道具,如各类动物头饰、土地爷爷的白胡子等等,辅导老师就带领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每次课本剧公演时,不少家长都是孩子的“忠实粉丝”,拍照录视频,忙得不亦乐乎,与孩子共享成功的喜悦。
  
  “演绎课本剧,践行真善美”。2012年5月,涟源二小以此为主题举办大型爱心汇报义演,义演剧目11个,共收到爱心捐款4131元。这些钱全部用于购买精品图书。图书由孩子们在书店挑选好,再寄送到张家界市的留守儿童手中。这样的一次爱心行动,胜过千百次说教,在孩子心中培育了“爱和善的种子”。
  
  几年探索实践,涟源二小的课本剧表演已“渐入佳境”。今年4月,该校的“小学课本剧编演研究”由娄底市教育科研所推荐,正式申报教育部重点课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段云行 肖星群 李青平

编辑:康晓乔 实习编辑 陈佳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