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毛泽东“三不谈”至今影响青年学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编辑:康晓乔 2016-06-25 10:20:1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湖南第一师范、杨开慧故居、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在95年的红色征程里,中国共产党在长沙这块热土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建党95周年前夕,长沙晚报记者踏着这些足迹,重温革命事迹,感受这些革命印迹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闪耀的崭新光芒。

  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庄重、古朴、典雅,集东方文化内涵和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走在书院路上,当你见到这栋灰白色调的建筑时,定然会眼前一亮,它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这里还培养出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周世钊、张昆第、李维汉等一大批英才。

  昨日,记者走进这座“千年学府、百年师范”,最引人注目的是嵌在大厅右侧墙面上一行苍劲有力的题字:“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是1950年毛泽东对师生的勉励,成为学校的校训。

  踏着伟人的足迹,第一师范纪念馆的学生志愿讲解员李军,自豪地给记者娓娓道起毛泽东当年在母校求学、任教的故事。

  终身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创办工人夜校,创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

  毛泽东在1950年与同班同学周世钊谈话时曾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五年半的求学时光,毛泽东养成了勤奋好学、爱好阅读、修养品格、强身健体等良好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恩师徐特立先生倡导“不动笔墨不看书”,被青年毛泽东接受并终身坚持。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时,所读的课外书籍超过1000册。一本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他在书上的批注就达12000多字。

  “三不谈”深深影响青年学生

  毛泽东强调读无字之书,在其读书笔记《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所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曾四度赴湖南各县游学进行社会考察,风餐露宿,以此来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增强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本领。

  1920年秋至1922年冬,毛泽东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曾担任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他反对教员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当时,学校自己养猪、种菜,自办印刷厂,带领学生参加劳动。

  “能在毛主席的母校学习感到特别光荣和骄傲。”李军告诉记者,毛泽东在校学习期间提倡“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不谈家庭琐事”,至今教诲、影响着青年学生。

  每年有成百上千学生争当志愿讲解员

  结合“校中有馆,馆中有校”的资源优势,湖南第一师范在每年秋季开学,都对新生进行 “红色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1994年开始,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就成立了学生志愿讲解队,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名学生报名争当“红色接力棒”。今年是建党95周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到该纪念馆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纪念馆也壮大了学生志愿讲解员的队伍,如今有50名在校学生利用中午、周末和节假日,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