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平江县流江小学,校长李富强教学生认植物。
湖南日报记者 肖欣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肖欣
通讯员 邹曦 余万兴
【微档案】
李富强,1968年5月出生,平江县板江乡流江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岳阳市十佳教师”。1985年到流江小学工作至今,把一所破旧小学建成省合格学校。
【故事】
沿幕阜山的狭长谷地湖竹洞转悠半天,汽车爬上一个陡坡。灼亮的阳光线上,蓝天白云。红的国旗,灰白的教学楼,金色的校牌,慢镜头似的浮出来。
平江县最西端的流江小学,到了。
“赤脚老师”成了代理校长
这是6月下旬的一天。倚在操坪的栏杆上,李富强回忆道:“1985年8月,初中刚毕业,17岁。我挑着一床被窝,从老家赶十几里山路来学校。学校是一座老祠堂,没水没电。第一课讲《翠鸟》,心怦怦乱跳。老校长鼓励我:还好。第二年,他患病住院,我这个‘赤脚老师’成了代理校长,后来当校长至今。”
一待,就是31年。李富强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像燕子衔泥,一点一点垒出模样:
没路,他领着老师们捡石头挖土方,修了一条机耕路。
没文娱器材,他和老师们砌起了水泥乒乓球台,甚至瞒着家人“挪用”弟弟打工寄存在他家的钱,买来了跳子棋、象棋、围棋,腰鼓、小军号……
没食堂,孩子们只能吃冷饭冷菜。他喊来妻子戴麦华,义务为孩子们服务,一干也是31年。妻子生孩子头天,还在扯萝卜菜;生完孩子第二天,就下床给孩子们做饭。
校园大变样,他自个的家倒小得像个蜗牛壳。一张木板床,一张掉漆的木桌,一个老木箱,再挤个衣柜。有次,半夜听到桌子下窸窸窣窣,掀开一看,竟是一条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容易”
阳光下,一排高高的榆树绿汪汪地亮眼。那是26年前,李富强和老校长种下的,村里一位老人还送来一株桂花树。老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容易咧。”
“我文化不高,普通话不行,记性也差,只能逼自己发狠。”31年来,李富强每天必做“功课”:5点多钟起床开校门,接着背诵课文,看湖南日报。晚上备课、改作业、读书。现在,一至六册的语文课本他全背得,还拿下了大专文凭,正在练书法。
他用热乎乎的爱为孩子们筑牢校园这个家。
五年级的袁霞玉成绩不好,又被蛇咬伤。他把她接过来,与女儿同吃同住一个月,还给她换药、补课。袁霞玉后来去深圳当了老师。
吴胜、吴真姐弟,爷爷早逝,父亲患癌症,母亲出走。2014年,父亲去世,家里10公斤米都拿不出,丧事没人敢碰。李富强主动协调村组,送逝者上了山。如今,姐弟俩和奶奶的柴米油盐都是李富强操心。
“富伢子,你成了湖竹洞的崽!”
乡亲们都喊李富强叫“富老师”。“富老师”成了乡亲们最信任的人。
31年来,李富强为孩子们垫付各种费用3万多元,捐款6000多元,筹集爱心物资价值16万多元。乡亲们说,不送孩子读书,对不起富老师。31年里,这里没有一个贫困孩子辍学,走出了128名大学生。
他更是老师们的好兄长。外地的特岗老师节假日进出不方便,他忍着膝盖风湿疼痛,义务接送;校园里最重最杂的活他老牛一样背起,大年夜也没在家里安心住过一个晚上。年迈的老父亲讲:“富伢子,你成了湖竹洞的崽!”
再过几天,又一批孩子就要离校了,小姑娘李倪灵依依不舍,写了一篇作文记述下大雨时富老师送她回家的情景。李倪灵写道:“富老师就像我的父亲。望望这美丽的校园,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欣 邹曦 余万兴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