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徐典波
通讯员 彭仁满
成功处险40处,没溃一堤一垸,没有出现人员伤亡……7月22日,烈日当空,岳阳市屈原管理区57.5公里江湖大堤高洪依旧。区党委书记邱虹跟记者说:“屈原管理区地势险要,一旦溃堤将危及湘阴、汨罗和京广铁路的安全。目前我们仍有3300多名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其中许多感人的故事值得铭记。”
是愚公,不停步
凌晨睡觉,天亮起床,坚守堤段,频繁巡查。自区防指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以来,区地税局局长邹伟雄工作常态便是如此。他说:“我经历过1998年洪水,知道水患之苦,也知道打持久战之难,这须有愚公移山的意志。”
最难是夜巡,由于天黑、路滑、泥深,邹伟雄常跳到水中感受涵洞的水流情况,不知摔了多少跤。女儿高考填志愿,他忙于防汛无暇顾及;但是无论忙到多晚,他都记得在“地税工作联系微信群”里发水情等快讯,布置次日任务,大家都称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
在西线防汛大堤上,记者遇上河市镇干部彭浩波,他手拿防汛巡查记录本忙登记情况。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了50余页,大到查险处险情况、小到几时几分下了多少雨。大伙笑他有“愚公精神”。正是他查险细致,先后发现4处险情,将河市镇西线堤段险情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是勇士,不惧险
遇到险情,常人唯恐避之不及。河市镇机关退休职工李正元,却哪里有险就往哪里钻。7月5日6时许,二道撇洪沟金塘段两水夹堤处出现2处管涌,情况危急。李正元得知后立马赶到现场,建议“筑土牛”。不光动口,还动手。他与年轻的抢险队员一道,用编织袋装沙砾石、打木桩、筑土牛,衣服湿了又干,成功控制险情。
连日来,李正元参与处置了5处滑坡险情,大家都称他“真勇士”,他也引以为自豪:“我有经验,理应发挥特长!”
7月5日19时,一道撇洪沟义南渠段穿堤涵管拍门渗水,区防指专家立马赶到现场,查看险情后得出结论:最有效的办法是下水堵漏!
紧急关头,义南村村民钟建文奋不顾身跳入水中,这才发现涵道已裂开,他建议用棉絮堵漏洞,得到专家认可。钟建文的儿子钟发光赶紧找来棉絮,跳下水与父亲并肩作战,2人泡在洪水中奋战4个小时,险情终于被控制。
“父子俩勇士”的故事迅速传开了。
是巾帼,不甘后
“蔡姐,西大堤指挥所需30把锄头、20把锹、50份盒饭。”
“好,马上安排!”
这样的电话,营田镇女干部蔡瑞霞一天要接很多个。她每天要骑着自行车外出采购五六次,大到床铺电扇,小到牙膏牙刷,终日奔波劳累,人瘦了一大圈。
西大堤和南线指挥所,有好几位女将。女干部吴双双每天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收集雨、水、险情,传达到各防指分部。
“防汛抗洪,家家都有责。”营田镇千秋村妇女田红林主动请缨,还将在外打工的丈夫喊回参战:“钱没了还可以再挣,家没了就难建咯!”
连续水患,西大堤两岸漂来不少白色垃圾。营田镇菱湖村妇女主任黄睦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连忙组建志愿队,自带编织袋,来回巡查时顺手把垃圾拾走。
一顶草帽,一部相机,一个记录本,营田镇女宣传干事聂平负责防汛抢险前线跟踪报道,每天在各堤段来回奔波,皮肤晒黑了,手臂被蚊虫叮伤了她也顾不上,她顾得上的是:天天要有最新前线战报。
是红旗,不褪色
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干部就是大堤上永不褪色的红旗。
河市镇金兴村党员干部曹典勋,抗洪战斗中他是村干部,是司机,还是后勤保障员、救援队员。他是村民心中的“可敬父母官”,却是家人眼中的“最不靠谱者”。7月9日,其岳父76岁生日,家人和他约好,并三番五次叮嘱回家吃个饭,他却因堤上临时有事爽约。
轻伤不下火线。7月10日,烈日高温,曹典勋在巡查时中暑,直到21时许才打点滴。深夜,他刚躺下就接到镇防指电话。他不顾病体,开车将6名群众送上堤。村民关心其身体,他说:“是党员,就得做榜样!”
年近六旬的营田镇虎形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柳新军,听说防汛前线需增援,二话不说奔赴一线。连续高温,巡查队友对他说:“您年纪大,累了就多歇歇。”他连连摇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作为支部书记,更应恪尽职守!”
抗洪还在继续,感人的故事还在演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徐典波 彭仁满
编辑:刘飞越 实习编辑 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