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智能制造迈入快车道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陶园 2016-07-26 09:06:58
时刻新闻
—分享—

  上半年长沙传统龙头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亮点纷呈

  长沙晚报记者 伍玲

  23日晚间,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盾构机的创新基因》,深度解读铁建重工盾构机“智造”,这是央媒又一次聚焦长沙工业。

  10年前,盾构机市场还处在被德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制造大国占据着的局面,我国95%的这种盾形机械也是依赖进口。可是现在呢?国产盾构机已经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并且开始在国外的地下施工项目中“攻城略地”。

  铁建重工只是长沙龙头企业创新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沙加快智能制造脚步,率全国之先发布智能制造三年计划,顶层设计发展蓝图,长沙智能制造步入快车道。

  上半年,北汽福田、长丰集团、铁建重工、百草堂、千山药机、长沙格力等一批龙头企业投资几十亿元的智能制造项目陆续动工和投产,长沙工业经济龙头再壮大,长沙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1至6月,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184亿元,增长10%,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均实现高速增长,长沙“智造”叫响全国。

  顶层设计,描摹长沙“智造”蓝图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下好一盘大棋,顶层设计与发展思路是关键。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企业转型“智造”,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是长沙必须抓住的重大机遇,既培育企业航母,又发展“小微巨人”,推动长沙产业的蝶变重生。长沙作为湖南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节点,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大势所趋、产业所需。

  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施包括智能制造工程在内的五大工程,并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往往从国家政策颁布,到地方配套政策落地,都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差”。长沙市委、市政府急产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出台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开全国先河,长沙智能制造奏出最强音。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8年底,实现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频率降低30%。

  去年10月,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成立。这个长沙市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机构,具有三大功能15项服务,按照“政府引导、自主经营、协同发展”的宗旨,为长沙打造全新的智能产业集群。

  今年7月,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建设的长沙工业“云平台”进入上线试运营阶段。借助互联网,长沙工业“云平台”将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企业“生态系统”,可实现网上企业资源的充分共享、智能制造能力的高度协同、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业务协同,以云制造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促进智能制造创新技术转化。

  《行动计划》发布后,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长沙卷烟厂、晟通科技等30家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成功入围长沙智能制造首批试点示范项目支持。2016年,长沙已启动第二批200家传统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试点。

  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服务是保障。市政府迅速反应,建立了一套涵盖智能制造贷款风险补偿、智能制造首台(套)认定奖励、智能制造装备本地采购(租赁)补贴和智能制造项目孵化等政策体系,从多环节以及市场拓展、产品优化等方面全领域、全流程构建了智能制造发展体系。

  如今,长沙已形成以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引、以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为支撑、以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为带动、以金融及产业政策为保障、以智能制造总体解决方案为推动力的智能制造产业立体发展体系。

  多产业发力,智能制造初见成效

  制造业是长沙产业的主体,也是未来实现长沙“智造”的主阵地。然而,当“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在面对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时,产业发展、工业经济进入发展“爬坡期”。园区产业结构“一业独大”向“多极支撑”转变,是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7月6日,铁建重工高端地下装备制造项目正式动工,项目一期将建设高端现代化厂房、高架立体仓库、配套综合楼、先进高效自动化生产线等,通过实现盾构/TBM再制造、特种施工装备产业化,建立起高端地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上海大众长沙工厂从开建到投产,只有短短两年时间。然而,无论是工厂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节能环保程度,还是每万元产值的能耗以及总体的制造技术状态,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作为国内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海大众长沙工厂在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联合开发到自主研发的创新道路,也为长沙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出“样板路”。

  7月24日,蓝思科技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成立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机器人开发、机器人零配件组装、工业机器人制造等。

  近年来,生物制药产业也持续发力,成为长沙产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有色凯铂生物公司的“帕拉米韦”成为湖南历史上首个国家1·1类新药并成为国家唯一的抗禽流感的治疗性药物;尔康制药全球首创淀粉空囊……

  新兴产业撑起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半边天”的长沙高新区,上半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全区规模工业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80%下降至47%,电子信息及互联网应用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四大产业在全区规模工业中的占比上升至53%,实现“四升”大于“一降”。

  同时,移动互联网产业异军突起,上半年高新区新增企业770家,企业总数达2460家,预计移动互联网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20亿元。互联网企业的“井喷式”增长,园区智能制造阔步向前。

  传统龙头产业历久弥新,新兴产业后来居上,长沙的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竞相追逐的火热场景,至此,长沙“智造”取得初步性成果。

  上半年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今年3月,市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工业经济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继续壮大,高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工业转型步伐加快。

  据悉,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完成新产品产值2998.2亿元,增长28.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比亚迪电动乘用车项目投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9%和15.1%。

  这一大好形势也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1至6月,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184亿元,增长10%。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分别为17.8%、16.2%、25.6%,均高于全市固投平均增速。

  产业方面,虽然工程机械和食品产业陷入低迷,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则发展势头正劲,迅速补位,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值的占比分别上升1.65、1.38、1.32和0.53个百分点。

  从增速上看,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6%、22.1%和16.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9.5%,长沙汽车产业迎来发展“快速期”。

  业内人士认为,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和大众汽车实现量产,都将掀起汽车产业新一轮高位高速增长;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则会延续上半年的良好增长态势,成为支撑全市工业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将在长沙工业转型升级中持续优化。

  专家分析,未来长沙工业经济发展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抓项目建设和工业招商两大重点工作,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和培育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优化长沙工业产业结构,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跨越。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陶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