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10年前根本不敢想。”近日,记者来到溆浦县沿溪乡瓦庄村君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采访时,村民贺达书面露喜色。
他告诉记者,自合作社一建立自己就加入了,不仅种植中药材,还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5万元以上,去年建起了一栋二层楼新房子,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沿溪乡党委书记邱远改介绍,像贺达书这样的村民,沿溪乡还有30多位。这是君健中药材合作社成立后,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回到乡村的年轻人
溆浦君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位于溆浦县沿溪乡,这里是延绵千里的雪峰山腹地,是溆浦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君健合作社的领头人王依清,正是在这山窝窝里长大的。从学校出来后,他在外闯荡多年,一度当上广东某外资企业高管。2004年回家过春节,村民聊到的一件事触动了他:同样种植、销售金银花,相邻的隆回县小沙江镇卖价比他们高了2倍多。贺达书也深有感触,因为交通不便,种粮食往往还得亏肥料钱,为了供孩子读初中,他还欠下了信用社的债。
王依清心里很不是滋味。
“养大鱼要大鱼塘,我们这里鱼塘是有的。”在王依清看来,老家大山里资源丰富,乡亲们却身陷贫穷,关键在于发展思路的欠缺。25岁的王依清决定回老家发展。
小沙江药材市场名声在外,他于是“潜伏”进这个市场里,花了2年时间去了解中药材市场规律。中药材市场行情波动大,作为资历浅的后来者,他却在头两年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他总结到,一大原因是自己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
“二次返利”两轮收获
经历了2年的市场打拼,王依清觉得,要想让村民们富起来,需要建立起专门的管理和营销队伍,联合大家“抱团发展”。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这给王依清和创业伙伴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县扶贫办等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一年多的筹备,他们组建了中药材基地。2008年注册成立了溆浦君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第一批有58人入股,贺达书正是其中之一,首轮投入股金1000元。
在利益得失方面,合作社尽量把利润向股东倾斜,推广“社民同富”发展模式。400多户社员不仅可以靠卖药材致富,还可以定期分到合作社的红利。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累计销售中药材1600多吨,销售苗木240多万株,种苗450多吨,总产出4200多万元,社员累计分红及二次返利360余万元。
从小农经济到海外合作
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4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5人,中药材种植面积400万亩,产量1000万吨。
除了王依清所在的沿溪乡,基地已辐射至溆浦县两丫坪、中都、北斗溪等十余个乡镇,覆盖了近60%溆浦中药材产业的参与农户,已帮助200余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除了在品种上多元经营外,君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还主动加强国内外高校科技人才合作,加大研发新品种力度,发展新兴药材。
就在采访团到达前夕,从美国远道而来的佐治亚大学伍卫琳博士科研团队造访君健,和王依清见面商讨中药材的科研开发。
■记者 黄定都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定都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