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唐朝昭 实习生 杨璐
按照“一年内基本拆除、两年内基本清零”的要求,去年3月25日,长沙正式打响了“史上最大规模拆违控违”攻坚战,立志扫除历史积累下来的违法建筑。仅在当年,长沙拆除历年累积的违法建筑近1500万平方米,实现年初目标任务的142%。今年上半年,各区围绕“成片清零”“定点清零”,将违法建筑整治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依法拆除沿江、沿河、沿路严重影响城市风貌和城市品质的违法建筑。截至今年7月20日,全市累计拆除历史违法建筑1746万平方米,相当于2400余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由打攻坚战变成打歼灭战,把拆违控违成果转化为更具获得感的民生福祉!”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进入2016年,长沙各区在持续开展拆违控违工作的同时,将重心逐步转移到清场复绿和项目建设中来。
违法建筑倒下的地方或增绿,或还路,或变身市民家门口的公园,或成了产业布局的新支点……拆违拆出了城市品质,也打开了星城经济社会发展全新的空间,为“四更”长沙建设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依法拆违底线绝不突破
随着芙蓉区东部片区、天心区南部片区、岳麓区后湖片区、开福区朝正垸片区、雨花区黎托片区等城乡结合部大片违法建筑先后倒地,全市集中连片的违法建筑去年实现了基本清零,其间未发生一起恶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在巨大的既得利益之前,如果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和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铺垫,这场攻坚战的胜利恐怕只是“空中楼阁”,宜居环境和发展空间更无从谈起。
“拆违必合法、凡事要有据、程序要到位,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绝不允许‘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据市拆违控违办负责人介绍,这是“史上最大规模拆违控违”行动中长沙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不能突破的底线。
实现拆违有序有力推进,法治思维必须先行。为此,长沙特意编撰拆控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作为一线人员工作指南,拆违过程中更是严格遵守依法拆违、程序到位的要求,以法律标尺彰显公平正义。
拆违推进过程中,城管、国土、规划、住建、法制等部门首先对违法建筑进行依法认定、拍照存档,做到一处一档,做实做细违法建筑的权属确认、集中丈量、张榜公示、拆除处置等工作,确保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对象都合理合规。如果当事人对认定等有异议,城管、国土等部门则按照依法行政、确保当事人利益和知情权的要求,举行涉案违法建筑听证会等。
在去年拆违控违攻坚战中,在占芙蓉区违法建筑存量近八成的东岸乡,一番听证下来,多位当事人当场表示同意自拆;在高铁片区,雨花区成立了被征地农民法律维权工作室,12名资深律师和3名专职调解员常驻拆违一线,政府“埋单”提供法律维权服务,解决租金纠纷等问题。成立不到一个月,法律团队就为200余村民提供咨询和维权服务。
除了提供法律服务,考虑到违法建筑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长沙明确要求在拆违过程中尽可能维护老百姓利益,坚持“有情”操作,用足最低生活保障、临时生活救助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采取就业援助、就学帮助等各种措施,保障群众不因拆违发生临时性、突发性的生活困难。
基本实现“应覆尽覆、应绿尽绿”
“自从家门前这个黄土岭社区公园建成后,每天打开我家小卖部的门就能看到绿色,空气也特别新鲜,傍晚的时候还能散步乘凉,跳跳广场舞。”家住公园旁的秦少华告诉记者,这里曾经被30余间老旧违法建筑占据,而西侧的护坡就成了周边居民的菜地和垃圾堆放区,环境脏乱无人管理,一到夏天更是恶臭难闻。随着盘踞于此的违法建筑被拆除,黄土岭社区公园也在今年7月份建成开放。记者在公园内看到,这里不仅绿意葱茏,还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木质长廊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阴凉舒适。
据市拆违控违办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市在拆除违法建筑的同时清理拆违场地约2.7万处1461万平方米、建筑垃圾821万吨,实现复绿增绿面积1173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社区公园、小游园、绿地广场77处,新增道路两厢绿地249万平方米,新增其他绿地844万平方米,全市各拆违地块基本实现“应覆尽覆、应绿尽绿”。
坐落在浏阳河畔以北的开福区朝正垸鸭子铺曾被称为长沙最大的“城中村”。如今,这里“脏乱差”的场景一去不复返,拆违控违与产业升级、城中村改造相结合,鸭子铺片区项目规划业已启动。新建的鸭咀公园内,健身广场、多功能运动场成为附近居民休闲首选。未来,“城中村”鸭子铺还将蝶变为金鹰文化创意产业园,民生建设与拆违同步实施,不仅让这里变身城市新客厅,更是百姓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同时,依照“四增两减”原则,各区还将拆违复建工作与道路拓改、老旧社区提质等民生工程相结合,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改善社区居民居住、出行条件;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发挥“腾笼换鸟”效应,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打好拆违还路、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拆违兴业等“组合拳”。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在拆后地块上新修道路4.5万米,新建停车位1750处,新建公共设施64处,启动项目26个,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城区宜居环境,持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拆违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
目前,全市集中拆违工作已经走向扫尾阶段,大量随之而来的建筑垃圾该如何安放?“资源化”成为长沙拆违控违攻坚战清场清渣工作的关键词。
为探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子,长沙尝试利用固废再生科技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今年1至6月,全市共清理拆后场地4000余处共计402万平方米,继开福区朝正垸资源化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后,位于雨花区的新处置点也开工建设。
这些从拆违现场回收的砖渣、水泥块等建筑垃圾被运送至工厂,经过破碎、分拣、筛分等工序后,半成品骨料和其他成品可应用于铺填道路基层,生产再生混凝土、预拌砂浆、非承重砖以及市政道路用的侧平石、透水砖、地砖、植草砖和护坡砌块等。分拣出的废旧金属可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分离出的木屑、破布、废旧纤维制品等则被粉碎加工成外掺纤维材料用于路基或地基土、垫层与底基层的外掺剂,余下杂物还可以用于垃圾发电。
要守住攻坚成果,防止陷入“建了拆、拆了又建”的怪圈,各区积极建立健全拆违控违机制,落实每一处拆违地块的管理维护责任,确保常态长效。天心区根据各街道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南托、暮云、先锋、大托等南部街道,因地施策采取了“1121”宣传动员机制,即“1名党政干部+1名五老干部+2名机关工作人员+1名支村两委成员”负责一个村民小组的思想工作,入户上门进行法律法规宣讲和政策解读,了解百姓诉求,及时化解矛盾,形成“政府+村委+群众”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健全了“网格化巡查”“群众举报”“四步循环法”等控违机制。
拆除一片、清理一片、美化一片、建设一片。“后拆违时代”,增绿复绿、民生工程等项目强力推进让拆后土地真正“绿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告别脏乱差,城市向上,家园趋美,这是民生之福。乘着依法拆违控违的东风,品质长沙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一座更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人见人爱”的星城正款款走来。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朝昭 杨璐
编辑:刘飞越 实习编辑 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