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离湖南工程学院2014级研究生毕业尚有半年,但多名研究生已被湘潭电机集团、湖南东信集团、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名企提前签约“抢”走。与此同时,对该校已毕业的两届研究生统计结果显示,就业达到“双100%”,即:毕业研究生100%就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优良率100%。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观的“尺子”。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湖南工程学院,解读该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走俏背后的“密码词”。
密码词:一个导向
解码语:坚持以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变桨电机是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长期以来,国内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为兆瓦级风电机组装配的变桨系统主要依靠进口,造成供货周期长、维护困难以及采购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国产兆瓦级风电机组发展。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动力工程学位点导师团队带领研究生与江麓机电集团展开合作,进行大型风电机组变桨电机研发联合攻关,最终实现了关键部件风电变桨伺服电机国产化,结束了风电变桨伺服电机长期依赖于进口的格局。
“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方式,深入到风电行业领域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研究,这与我们人才培养中的需求导向是一致的。”该校电气信息学院院长唐勇奇教授介绍,目前风电行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缺口,培养大批懂技术又具有研发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已经时不我待。
密码词:五个注重
解码语:突出对研究生进行专业核心能力、现代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等五种能力的培养
武世峰是该校纺织工程专业首届硕士研究生,回忆起自己的读研生活,他坦言大部分时间是泡在实验室和工厂车间里。进校后,导师周衡书教授为他定下“短流程单纱染色上浆一体化”的研究方向。为此,武世峰带着课题进企业实习,在校企双方导师的指导下,成功获得《一种单纱染色上浆一体机》、《一种高效单纱循环染色法》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与企业合作研发出的短流程单纱染色上浆一体机,成功解决了牛仔面料用纱打样中的难题,大大缩短染色上浆流程长度,减少纱线的损耗,降低废水废液的排放,提高染浆效果。谈起自己获得的成功,武世峰说:“学校给了我很好的科研平台,而在企业的实践中,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谈到人才培养目标,湖南工程学院副校长易兵认为,所谓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必须像武世峰一样,具备专业核心能力、现代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具体到该校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易兵表示,“实践教学”被视为研究生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所要推进的是一种扎扎实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密码词:三个结合
解码语: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相结合,校内课程教学与企业专业实践相结合,学位论文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
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技术专家龙辛是湖南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位点特聘的校外导师,但他并非“徒有其名”,从招生面试、课程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到学位论文指导、毕业答辩等,龙辛都全程参与。与龙辛一道被聘为该校研究生校外导师的还有67名业界的高级工程师,他们都具有项目开发经历,在企业担任技术总工程师等职务,具有深厚的工程应用背景。谈到5年来的研究生指导经历,龙辛认为,湖南工程学院推出的企业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举措,能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和行业的需求,突出研究生强实践、擅应用的特点。
在课程设置上,该校非常注重合作企业参与课程建设,构建了由“公共必修课模块”、“领域核心课模块”、“领域方向课模块”、“研究方向课模块”和“前沿讲座模块”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湖南工程学院校长刘国繁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校企联合培养,与企业导师、企业实践和工程实际应用的多重结合贯穿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培养模式中得到提升。”
■记者 黄京 通讯员 李小华 刘洞波 熊龙英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京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