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谁说了算,秋季有多长,秋天为何温差大——
气象学解读:秋天那些事儿
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秋天应该是湖南最舒爽的日子,没有春天的黏糊、夏天的炙热、冬天的湿冷,万物成熟而丰美,灿烂到极致。
秋天宜登高,宜畅饮,宜抒怀……对短暂而美好的湖南秋天,我们有太多的热爱与感慨。在白露已至、秋风渐起的时候,让我们听听关于秋天的气象学解读。
入没入秋,到底谁说了算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9月7日,白露。虽然白天的阳光依旧灼热,早晚的空气已经明显转凉。天边漂浮的不再是大朵凝重的夏云,而是天高云淡的纤云、巧云。路旁的银杏树叶将黄未黄;枫香的叶子也等在阳光里,偶尔透出点红意;桂花已经打好了花苞,就这几天要绽放了……
无论如何,我们的人体感觉已经身处初秋,不过,如果要问气象学家,他们就会回答“现在湖南还没正式入秋呢”。
秋天来了吗?“入秋”谁说了算?这要从不同的入秋标准说起。
从天文学上来看,立秋便是秋天的开始,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是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春种秋收,古人深谙大地、作物与四季轮回的关系,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敏锐地抓住了气温、降水和日照三个关键气象要素,并将其写进节气之中。
古人将白露15天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雁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粮食以备过冬,可以看出秋天的气候特征。
不过,从气象学上来说,眼下湖南还并未入秋。关于四季的划分,气象学上通常以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为指标,稳定低于22摄氏度为秋季开始。眼下我省的日平均气温还在25摄氏度以上,因此在气象学意义上尚未入秋。省气象局气候中心谢益军博士说,一般来说,要到9月底,湖南各地才将相继进入秋季。
虽然入秋有严格的气温标准,但专家认为,季节变化是个渐变的过程,这里面体现出物候的变化、人体的感觉,而不仅仅是一个气温的标准。尤其在季节交替的过渡时间里,不妨以人体的感觉为准。
如果我们在一片红叶、一丝桂香、一缕凉风里发现了秋天,谁能说那不是呢?
从秋高气爽到秋风秋雨
人们形容春天短暂,说:“春脖子短。”其实,湖南的秋天比春天更短。
根据气象学标准,我省可划分出明显的四季:湘南一般3月初入春,湘西北可迟至3月20日左右,春季可维持65至75天;5月中旬起自南至北先后入夏,夏季一般4个月左右;9月底后全省各地相继进入秋季,一般只有2个月左右;冬季一般自11月下旬或12月初开始,通常达3个多月。
省气象局气候中心谢益军博士介绍,一般来说,湘西北入秋时间为全省最早,在9月下旬,其他地区自西北往东南在10月上中旬入秋。秋季持续时间全省平均为67天,为各季中最短,夏季则长达126天。
湖南短暂的秋季,经常是前1个月左右秋高气爽,后1个月左右秋风秋雨。
“湖南的秋天以秋高气爽的天气为主。”谢益军说,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的季节,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南侵的干冷气流迫使湖南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偏北气流逐步控制全省,天空中的云雾减少,大气垂直结构稳定,湿度较小,常出现“秋高气爽”的晴朗少雨天气。
这样的日子各地常有干旱发生,森林火险的等级也较高。湖南夏秋均少雨,干旱几乎年年都有,且秋旱多于夏旱。湘西北、湘西南干旱出现几率较低,衡、邵地区大旱年约4至5年一遇。
不过,随着季节的推移,秋高气爽会逐渐转向“秋风秋雨”。由于秋季处于冷暖气流的角逐与对峙之下,常会出现“秋风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天气,农业上需防范寒露风天气的危害。
也许因其短暂,秋天更显珍贵。
秋干物燥,夜凉如水
白露时节据称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事实上,湖南的整个秋季,气温都容易骤升骤降,而且昼夜温差大。
秋季昼夜温差大主要跟秋天冷空气活动频繁以及辐射降温偏多有关。夏天的夜晚,不仅气温高,而且云量大,空气湿度大,延缓了气温骤然下降的幅度。进入秋季后,北风的势力逐渐加强,冷空气的活动频繁。同时秋天云量较少,冷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降温较快。白天时间缩短,日照时数日趋减少,而夜晚的延长,地表散发的热量增多,因此夜晚的降温比夏季更为明显。
秋属金,其气凉而燥。秋季人体很容易患“秋燥”,大家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银耳、藕、菠菜、梨、柚子、石榴、葡萄、山楂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注意及时补水;起居作息相应调整,尽量早睡早起。另外,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党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也很有效。
尽管如此,秋天终究是美的。张晓风在《秋天,秋天》中写道:“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我并非不向往夏天的炽热,只是生命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给我们的一样。”
愿你爱上这坚硬而明朗的金属季,生命与秋天一样成熟丰满。秋干物燥,谨防上火;夜凉如水,及时加衣。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编辑:陈佳婕